Web3的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令人惊叹的故事。
就在昨晚,当人们还在为”双十一”的冷清感叹时,比特币却悄然突破了89000 USDT的历史新高,这个数字让整个加密社区为之沸腾。
转眼间,Web3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
人们常说”七年之痒”,而对于Web3这个新兴领域而言,这七年见证了一个小众概念如何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激烈讨论的焦点。从最初的神秘莫测到如今的广为人知,这个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球加密用户已突破5亿大关,链上稳定币资产规模更是达到惊人的1730亿美元。然而,Web3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对许多人来说依然充满未知。
七年前,刚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毕业的JW意外踏入了Web3的大门。当时她的同学们大多选择了投行、咨询或学术研究等传统道路。命运的安排让她见识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这里有执着于去中心化理想的梦想家,也有追逐财富的投机者;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血本无归。而她自己,也从最初的懵懂无知成长为一家基金的创始人。
在这个离金钱最近的领域,江湖规则显得格外残酷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JW将以第一人称视角,带我们回顾加密世界这七年的风云变幻。”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更是对我们为何仍坚守在这个领域的思考。”
币圈一日,人间一年
比特币价格走势图
比特币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11月11日,由神秘的中本聪提出。在中国,2011年6月9日,杨林科和黄啸宇创立了首家比特币交易平台比特币中国;2013年,OKCoin和火币相继成立。
当时这还是个极为小众的领域,参与者寥寥无几。
直到2017年,比特币才真正走入大众视野。这一年,比特币价格从年初的不足1000美元飙升至年底的1.9万美元,20倍的涨幅加上ICO的造富神话,让整个互联网和风投圈为之震动。
区块链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空气中仿佛都飘着白皮书。李笑来、薛蛮子等大V不遗余力地布道去中心化理念,徐小平那句”区块链革命已经到来”的微信截图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2018年2月,玉红创建的”3点钟无眠区块链”微信群在三天内刷爆朋友圈,群成员身价总和高达万亿。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还没听过3点钟群,说明你还不是链圈人;如果你还没加入,说明你还不够大佬;如果你还没被刷屏,说明你还不懂什么叫’币圈一天,人间一年’。”
但这仅仅是疯狂的开始。
“这是韩国的电商教父”
2018年夏天,我跟随当时亚洲顶级基金的创始人前往首尔参加韩国区块链周。在这个加密行业的重要市场,我们见到了韩国顶尖项目Terra的团队。会议安排在新罗酒店的中餐厅,这家传统酒店的大厅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加密狂热者。
Terra由Dan Shin和Do Kwon共同创立。Dan是韩国最大电商平台之一的创始人,年GMV超过35亿美元;Do则与我同龄,斯坦福毕业后有过几次创业经历。”这是韩国的电商教父。”前往餐厅的路上,老板这样介绍Dan。
像Dan这样在传统领域取得成功的创业者,立即吸引了各大交易所和基金的目光。我们最终向Terra投资了200万美元。由于年龄相仿,我与Do保持着联系。他告诉我,他们计划将Terra稳定币打造成全球支付货币,正在与韩国便利店、蒙古政府等洽谈合作。”它将成为全世界的支付宝。”Do信心满满地说。
当时的加密货币远未形成共识,我的大多数同学要么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要么充满怀疑。而我却在这里听着一个年轻人描绘”全球支付网络”的蓝图,这种感觉既新奇又梦幻。
那是一个追逐叙事、迷信大基金的时代
老板曾发给我一个Layer 2项目的荷兰式拍卖链接,要求我跟踪资金存入情况。这个仅凭网站和白皮书就筹集了2600万美元的项目,最终代币价值归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人们宁愿相信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也不愿信任身边的熟人。
当时24岁的我和投资委员会的多数人一样,其实并不确定自己在做什么。但他们仍鼓励我再投入50万美元,”就当交个朋友”。大家都在试图复制2017年的疯狂:只要有知名基金背书,任何项目都能暴涨百倍。然而,音乐很快就停止了。
“比特币何时重回1万美元?”
我曾以为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工作:年轻时就周游世界,住豪华酒店,结识各路精英。但熊市来得猝不及防。2018年12月,比特币从1.4万美元暴跌至3400美元。作为一个刚工作的年轻人,我用一个月工资以200美元买入以太坊,结果一个月后ETH跌破100美元。”真是个骗局。”我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加密市场在3月12日遭遇”黑色星期四”。被困在新加坡的我,眼睁睁看着比特币从6000美元跌至3000美元——比我入行时还低。就连资深投资者也开始悲观:”比特币永远不会回到1万美元了。”甚至有人质疑这个行业是否还有未来。
但也有人选择坚守。DeFi开始成为新的话题。虽然最初我对去中心化金融持怀疑态度,但”收益农场”概念的兴起改变了我的看法。通过提供流动性,用户可以获得协议费用和治理代币奖励。DeFi协议的TVL从2020年初的不足1亿美元飙升至2021年中期的超1000亿美元。
然而,DeFi项目频发的黑客攻击让我紧张不已。我的朋友们却疯狂地设置凌晨闹钟,只为成为新资金池的第一批参与者。2020年夏天,年化收益率成为最热门话题,大家都在追逐最高APY的资金池。
Terra推出的Anchor协议吸引了我——只需存入稳定币就能获得近20%的年化收益。巅峰时期,Anchor的TVL超过170亿美元。”祝贺Anchor,这是个很棒的产品。”我给Do发去信息,不确定他会否回复。此时的他已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年轻人——推特百万粉丝,宣布购买100亿美元比特币的计划。
但好景不长。关于Anchor盈利能力的质疑开始出现,实际上它无法覆盖支付给用户的利息,主要靠Terra基金会补贴。看到消息后,我立即撤资。加密货币推特圈的氛围变得诡异,Do那句”祝你们穷得开心”和Su在新加坡豪购的新闻,都像是市场见顶的信号。
我幸运地躲过了Terra和三箭资本的崩盘,但FTX的暴雷却未能幸免。有一天健身途中,合伙人来电告知:FTX宣布破产,80亿美元失踪,我们的资金可能无法收回。奇怪的是,我异常平静。或许这就是加密行业的本质:magic Internet money。所有资产终究只是屏幕上的数字。
时至今日,我仍相信Do和SBF最初的动机是善意的。也许是被不切实际的增长冲昏了头脑,或是陷入了”假装成功直到真正成功”的迷思。DeFi就像普罗米修斯之火,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被误解的加密世界
中国有句老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加密行业花了好几年才从崩盘中恢复。在外界看来,这似乎只是又一个庞氏骗局。加密货币创始人被贴上奢靡、炒作、全球派对的标签。
一次校友聚会上,当我提到投资加密货币时,老同学开玩笑说:”所以你成了crypto bro。”这个称呼将加密行业与传统科技、风投区分开来,暗示着某种”误入歧途”。
长期以来,”Web3″与”Web2″被刻意对立。但与其他行业不同,没人刻意区分AI与SaaS的创始人。加密货币从根本上改变了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代币经济为初创企业和投资者创造了独特机会。归根结底,一切都取决于产品市场契合度、用户增长和价值创造——这与Web2并无本质区别。
如今,Web2与Web3的融合日益加深。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个行业了。早期加密货币追求宏大愿景:独立于央行的货币、新的计算范式、去中心化存储网络。如今,用户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愿意为之付费。
数据显示:以太坊过去一年协议收入22.16亿美元;Tether持有975亿美元美国国债;meme平台Pump五个月收入7899万美元。虽然对meme价值的争议不断,但从参与人数和资金规模看,这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实验。
加密市场的玩法已显著变化。DeFi协议的创收能力证明了产品市场契合度,其价值越来越接近传统股市。在东南亚,Grab已支持加密货币支付;印尼加密用户超过股民;阿根廷年加密交易量达854亿美元。稳定币正在悄然改变全球支付格局,Stripe以11亿美元收购稳定币基础设施项目Bridge。
Worldcoin通过虹膜扫描确保参与者是真实人类,全球用户已超1000万。如果回到2017年,没人能预见区块链上会生长出如此多的应用,智能合约中会存储数千亿资产。
AI与加密的镜像对比
将加密货币与AI类比或许不恰当,但从投资者视角看,两者确有相似之处:都是全栈技术,都有基础设施和应用层,且都不清楚哪个层级会积累最多价值。
加密行业的经验表明:基础设施和应用层价值捕获难分高下,但会交替火热,最终赢家通吃。大量资本涌入公链,催生新应用模式,淘汰落后项目;资本涌入新商业模式,又倒逼基础设施升级。
2024年回望,存活下来的公链有三个特点:颠覆性技术并非成功关键;开发者与用户形成生态飞轮;头部效应远超预期。以太坊的用户和资金存量超过所有”以太坊杀手”的总和,成为行业标准。
公链与AI大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AI公司80-90%早期融资花在云服务上,而公链成本较低;公链可发行代币获得流动性,AI公司更难上市;AI已找到产品市场契合度,公链仍在探索;公链与用户强关联,AI更隐形。
在AI与加密的结合方面,普遍认为去中心化金融网络将成为AI Agent的默认交易网络。下图清晰展示了当前发展阶段:
在快速变化的干草堆中寻针
初入加密行业时,我对去中心化理念几乎毫无信心。大多数人可能也是如此。人们因各种原因加入这个领域——金钱、技术、好奇心,或仅仅是机缘巧合。但今天若问我是否对加密货币有信心,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朋友R的故事就是最好例证。他将”打造去中心化版TikTok”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如今公司估值超2亿美元,拥有数十万用户。”TikTok只给创作者一小部分打赏,这不公平。”三年前他这样说时,我以为只是玩笑。
对于一个24岁就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过去七年让我见识了足够多的世界切面:理想主义者与投机骗子并存,有人获得超额回报,也有人血本无归。正如我的前老板所说:”还是要努力工作,不然就会变成有钱的普通人。”
一位资深投资人曾将风投工作描述为”在干草堆中寻针”。加密世界的投资也是如此,唯一的区别是这里的干草堆移动得更快。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敏捷。
声明:
- 本文转载自【暗涌Waves】,著作权归属原作者【JW】,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7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