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以太坊生态系统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超过50家传统行业公司正在以太坊主网及其二层网络上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这些企业横跨多个领域,既包括路易威登、阿迪达斯等时尚巨头,也涵盖德意志银行、PayPal等金融领军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大多聚焦于区块链特有的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如NFT、实物资产代币化(RWAs)、Web3开发工具和二层网络解决方案,而非传统的加密货币交易、托管或合规服务。数据显示,在20家涉足加密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机构中,半数以上是商业银行,且多数选择在以太坊上发行实物资产代币。本报告将深入剖析传统企业在以太坊生态中的创新实践。
介绍
从应用场景角度分析,加密行业可划分为三大核心领域:首先是通用基础设施,这类服务并非区块链特有,包括交易所、做市商等传统金融市场服务;其次是加密原生基础设施,如矿机、质押服务等专为区块链设计的技术支持;最后是加密应用层,涵盖去中心化交易所等完全基于区块链运行的创新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支持加密货币支付,而是开始探索只有区块链技术才能实现的全新商业模式。目前已有至少55家非加密原生公司在以太坊及其二层网络(包括Polygon、Arbitrum、Base等)上进行着突破性尝试。
数据显示,在这55家企业中,有23家正在以太坊生态中开展NFT相关业务。
虽然多数项目直接构建在以太坊主网,但仍有17家公司正在多个通用区块链和二层rollup方案上进行技术验证。
以太坊上的实物资产(RWAs)
金融机构在以太坊生态中表现最为活跃,包括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20家机构正在开发区块链特有应用,其中13家专注于实物资产代币化。这些代币化资产类型多样,从富兰克林邓普顿的货币市场基金到欧洲投资银行发行的政府债券,展现了区块链在传统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
以太坊已成为代币化资产的首选平台,其RWAs总价值几乎是排名第二的Stellar区块链的十倍。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二层网络ZKsync在代币化资产规模和数量上已超越Stellar。在全球前十大RWAs发行协议中,以太坊及其二层网络占据了六席。
截至2025年2月,贝莱德推出的BUIDL基金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代币化基金。该基金创新性地将传统金融产品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即时结算和跨市场互操作性。贝莱德数字资产负责人表示:”通过代币化技术,我们为加密市场带来了传统金融的投资机会。”
以太坊上的RWAs总值在过去一年增长了三倍。根据rwa.xyz数据,已有超过160种实物资产在以太坊上发行,被6万个独立钱包地址持有。这一数据尚未包含稳定币部分。
在稳定币领域,PayPal于2023年率先在以太坊推出PYUSD稳定币,随后拓展至Solana网络。Robinhood则联合多家加密机构在以太坊上推出了USDG稳定币。目前以太坊稳定币流通量年增长达70%,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
行业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稳定币规模可能突破4000亿美元。这一增长得益于Stripe收购稳定币支付平台Bridge等重大行业事件。美国SEC委员近期声明也表明,监管机构正密切关注代币化对传统金融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可扩展的区块链基础设施
虽然以太坊在安全性方面表现优异,但其性能局限促使企业探索二层扩展方案。德意志银行正与Matter Labs合作开发专属rollup,该项目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导的全球区块链金融应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旨在打造一个兼具可扩展性、透明度和监管合规的区块链基础设施。
索尼公司则采用OP技术栈推出了面向游戏和娱乐应用的通用rollup。尽管其链上监管措施引发争议,但这体现了大型企业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积极探索。索尼高层表示:”开发综合性Web3解决方案对实现集团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以太坊L2上的游戏
NFT应用在奢侈品领域曾风靡一时,但当前最活跃的NFT发行方已转向游戏行业。视频游戏巨头Atari将经典游戏《Asteroids》部署在Coinbase运营的Base网络上,玩家可通过游戏获得NFT奖励。兰博基尼则与Animoca Brands合作推出FastForWorld平台,实现其跑车在多个游戏中的跨平台使用。
韩国乐天集团选择在Arbitrum上构建元宇宙平台Caliverse,整合了购物、娱乐等多元功能。平台CEO表示:”与Arbitrum的合作将帮助我们为数千万用户提供创新的Web3体验。”该平台计划在2025年推出VR和3D电影功能。
这些案例表明,以太坊二层网络的高性能特性正成为游戏类应用的首选,其快速确认交易的能力为需要频繁链上交互的场景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
结论
当前以太坊生态中,NFT和RWAs成为传统企业最主要的应用方向。游戏公司通过L2网络发行NFT的实践,展示了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娱乐领域的创新潜力。同时,金融机构持续探索资产代币化应用,推动着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的融合。随着监管环境的逐步明确和技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2025年有望见证更多传统企业加入区块链创新浪潮。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作为 Gate 提供的投资理财建议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建议。
*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复制、传播或抄袭本文将违反《版权法》,Gate 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