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大厂员工跳入加密「兔子洞」
当被问及从Meta辞职专注meme和Crypto时家人朋友的反应,Justin坦言自己更像是一个Crypto degen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创业者。在加入Meta之前,他就已经决定深耕Crypto领域,但为了获取更多技术和团队协作经验选择了Meta。有趣的是,当时Meta还设有Crypto团队,聚集了Libra项目的元老级人物,Move语言开发团队也在其中,Instagram甚至开展了NFT业务。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熊市来临,Meta全面砍掉了区块链相关业务,转向元宇宙和AI。
在Meta工作期间,Justin将大部分收入和股票都转换成了加密货币,业余时间也活跃在各类DeFi、NFT、SocialFi和Meme项目中。2023年,他与团队在纽约成功举办了首场华人主办的千人规模Blockchain + AI大会,邀请到众多明星项目参与。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谈到家人的态度,Justin笑着说他们虽然对Crypto「似懂非懂」,但始终给予全力支持。父亲甚至会主动搜索新闻,每当看到Doge或Trump币出圈的消息,就会兴奋地跑来询问:「买没买?」这份可爱的关心让他倍感温暖。
关于All in Crypto的决定,Justin承认家人最初确实有所顾虑。毕竟放弃Meta优厚的待遇投身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需要极大勇气。但他坚信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不可能既要稳定工资又想抓住Alpha机会。经过深入沟通,家人最终尊重了他的选择,父亲甚至主动要求帮忙保管一些比特币。
在meme币投资方面,Justin坦言虽然赚钱的项目不少,但亏损的更多。他的核心策略是精选看好的meme重仓出击,比如2023年的Pepe、2024年的Degen和2025年的Trump。这样即使大部分meme归零,少数成功押注就足以实现整体盈利。他见过太多朋友采取「广撒网」策略,虽然可能押中百倍币,但由于仓位过于分散,最终收益往往不尽如人意,钱包里反而堆满了归零币。
回顾进入meme赛道前的经历,Justin深有感触地说meme投资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掌握热点捕捉、情绪判断、文化理解、投资技巧等多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过去两年他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就是:市场能让你亏钱的方式,永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Meme币现状探讨
谈到CZ晒狗带火BNB链Meme的现象,Justin分析这是CZ看到链上交易量趋势后有意推动BNB链活跃度的举措。但由于没有明确「官宣」正统版本,市场上瞬间涌现上百个仿盘,不仅收割了大量散户,还严重分散了流动性。从营销角度看确实成功拉升了BNB生态热度,但问题在于散户情绪完全由盈亏决定,亏损自然会招致骂声。这种模式短期能制造话题,长期却可能损害用户信任。
对于BNB生态meme的未来,Justin认为机会固然存在,但道路漫长。目前BNB生态的基础设施还难以满足meme交易需求,在交易速度、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都亟待提升。Solana和Base链都经历了多次打磨才达到现在的流畅体验,而BNB显然准备不足,Pancake和Binance Wallet频繁卡顿,高滑点和稳定性问题让许多用户交易受阻。
Justin特别指出,BNB需要找到独特的爆发点而非简单复制其他链的成功经验。Solana凭借Pump.fun实现了meme发行标准化和流动性聚合,带动了整个交易工具生态。BNB也需要类似的突破口,AI可能是个值得探索的方向,尤其是AI应用领域。如果能孵化出AI时代的「Pump.fun」,或许能盘活整个生态。
针对阿根廷总统米莱带单Meme币后Rug Pull的事件,Justin推测米莱可能是受到Trump等名人币热度的启发,想借Crypto促进阿根廷经济并为私营企业融资。KIP团队可能也提供了利益分成。但事态发展超出预期,币价崩盘和社交媒体舆论爆炸迫使他迅速删帖撇清关系。
据Justin了解,许多链上高手和VC因此损失惨重,总金额可能高达1000万美金。大家对米莱的删推行为尤为愤慨,毕竟国家级领导的背书让投资者敢于重仓。但Crypto市场本质就是赌场,每条信息都会影响决策,关键在于能否及时预判并应对新情况。当米莱删推时,是选择割肉还是加仓?这考验着每个交易者的决断力。
Justin强调,交易员最忌讳因亏损产生「损失厌恶」心理,盲目抄底试图挽回损失。正确的做法是像最初看到米莱发推时那样,冷静分析后决定加仓或止损。交易的本质就是为自己的每个决策负责。
关于「国家级喊单」是否会成为meme币新常态,Justin认为如果短期内出现3-4个类似「上线暴涨-暴跌归零」的案例,这种模式很快就会失去市场。亏损过的投资者不会再轻易上车,后来者也会望而却步。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可持续的经济模型和玩法,否则就会重蹈NFT短暂火爆后迅速崩塌的覆辙。
第三部分:普通用户该怎么玩meme?
针对许多meme币投资者「明知是赌,但就是忍不住冲」的心态,Justin分析这与赌场吸引人的机制类似,但meme的涨跌幅更加刺激,让传统赌场都显得索然无味。虽然大多数人最终亏损,但百倍千倍的暴富故事总让人相信「下一个可能就是我」。即使亏钱也会继续尝试,这正是FOMO心理在作祟。
Justin建议,冲动之余更需要策略才能持久生存。真正的交易者会精选有胜率的标的,而非见meme就梭哈。同时设定明确的止盈止损策略,避免被市场情绪左右。
对于普通投资者如何辨别优质meme,Justin分享了自己的筛选标准。由于时间有限,他更倾向选择生命周期较长的meme,这需要综合评估叙事潜力、筹码结构、盈亏比和社交传播力等维度。
在叙事判断上,Justin注重两点:覆盖广度和共鸣深度。叙事必须触及足够人群并引发深刻共鸣。小众叙事天花板有限,而大众熟知的IP也可能因缺乏认同感而不适合meme。
筹码结构方面,Justin会重点分析Top100地址,特别关注庄家可能在横盘阶段吸筹的迹象。做市钱包的交易次数、交易量/市值比都是重要指标。他还会建立地址库持续追踪聪明钱的动向。
盈亏比评估需要给token设定目标价位。比如将PNUT视为1B级别叙事,Trump则是100B级别。根据当前市值和目标价位的差距决定投资仓位。Justin最近看好的Dogshit2当前市值仅2M,而他的目标价位是100M,这意味着50倍增长空间,值得适当布局。
社交传播力方面,Justin会快速分析token在Twitter上的关注群体,预测潜在传播路径。他建议使用Katio或The1等工具评估KOL影响力,并推荐参考GMGN与链上专家合著的《从0到1000万美金Meme操作指南》。
谈到自己的meme评估流程,Justin分为四个阶段:获取信息→评估→投资→止盈/止损。他通过核心玩家群组、优质KOL和链上信号等多渠道获取信息,利用Twitter共同好友关系快速评估项目质量,再结合叙事、筹码和盈亏比决定投资策略。
在止盈止损方面,Justin采取「翻倍先回本」策略,剩余部分根据市场情绪灵活调整。他强调面对突发事件必须果断,比如米莱删推时就应立即止损而非犹豫不决。
最后,Justin给meme投资者三条生存建议:首先,培养判断话题情绪、传播力和周期性的能力;其次,看准机会要敢于重仓,避免过度分散导致收益平庸;最重要的是从每次亏损中汲取教训,持续优化策略。真正的高手不是不亏钱,而是能从每次失败中成长。
第四部分:Meme未来将怎么走
展望meme币的未来,Justin坚信会出现比Pump.fun更疯狂的玩法。meme文化自古有之,区块链只是为其提供了更高效的创作传播方式,让IP爆发成为可能。他预测未来社交、新闻和meme将深度融合,每个热点都可能对应一个meme,成为共识载体。这种新型表达方式将孕育巨大机会。
对于2025年的meme市场,Justin认为火爆态势必将延续。meme已成为新一代文化表达方式,通过币价凝聚共识。虽然每年流行趋势不同,但只要有热点、潮流和风云人物存在,meme就会持续演变。投资者需要保持对科技、文化、政治等多领域热点的敏感度,在自己擅长的方向寻找机会。
关于meme能否成为「有价值的长期资产」,Justin指出关键在于其承载信息是否具备长期或周期性传播力。以Doge为例,它既常被马斯克提及,又与美国政府效率话题关联,因此具备长期价值。而PNUT这类meme虽有爆发力,却难预测未来是否还有引爆点。目前只有极少数meme能穿越周期,大多数都如同时尚潮流般昙花一现。meme生态将持续进化,但真正能成为长期资产的凤毛麟角。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