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当Meme币热潮逐渐消退,加密市场的投资者们正在寻找新的方向。在这个转折点上,由Fantom创始人Andre Cronje(AC)领衔打造的新公链Sonic,正以黑马姿态闯入DeFi舞台中央。
这条主打性能升级的公链不仅祭出了6%的空投激励,更凭借AC亲自下场推动生态建设的独特打法,成功吸引了开发者和投资者的目光。在AI和Meme轮番唱主角的这个周期,Sonic能否重燃DeFi的燎原之火?
不过,市场对AC在Fantom时期的突然退出记忆犹新,这也为Sonic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是旧酒换新瓶,还是真正的范式创新?我们邀请到资深DeFi研究者陈默(@cmdefi)和新锐分析师大胖墩(@DaPangDunCrypto),共同解码Sonic的破局之道。
以下是深度对话的文字实录,音频版已同步上线:
小宇宙:点击收听
Spotify:点击收听
新旧周期的碰撞
深潮TechFlow:作为亲历Fantom时代的老兵,陈默如何看待Sonic的进化?
陈默坦言,最直观的变化来自技术层面:”Sonic的TPS和并行处理能力确实提升明显,但普通用户可能更关注AC的转变。这个周期他彻底卸下偶像包袱,像Solana基金会那样亲自为生态项目站台,这种凝聚力正是当前市场最需要的。”
大胖墩则从新人的视角给出观察:”当AI叙事遇冷、Meme泡沫破裂时,Sonic的出现恰逢其时。AC就像Solana的Anatoly,是个绝佳的’故事讲述者’。加上6%的空投激励和去机构化的草根气质,让中小开发者看到了机会。”
ve(3,3)的进化论
在探讨Sonic的核心机制时,陈默梳理了(3,3)模型的演进轨迹:”从OlympusDAO的原始版本,到AC创新的ve(3,3),再到Shadow优化的x(3,3),最大的突破是解决了流动性锁定的痛点。现在用户可以中途退出,只是要让利50%收益给坚守者。”
大胖墩补充道:”Shadow目前是生态标杆,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整体飞轮效应。当TVL增长推高币价,更高的币价又反哺TVL,这种正向循环让人想起早期的DeFi盛世。”
生态破局的关键
面对”如何警惕DeFi泡沫”的提问,陈默给出了辩证看法:”ve(3,3)模型本身具有抗崩盘设计,真正的风险在于能否持续吸引增量资金。Sonic需要打造像Solana的Meme那样的标志性赛道,让投资者想到DeFi就自然联想到Sonic。”
大胖墩则分享了另类参与方式:”除了常规挖矿,我会关注三类机会:早期项目的alpha狩猎、带DeFi属性的NFT,以及锚定$S的稳定收益策略。比如DerpsNFT就巧妙融合了社交属性和代币经济。”
性能之外的较量
当话题转向与Monad等新公链的竞争时,两位嘉宾展现出共识。大胖墩指出:”TPS早已不是决胜关键,最终确认时间才是用户体验的核心。Sonic需要明确应用定位,就像Berachain专注DeFi那样找到差异化路径。”
陈默的总结颇具启发性:”这个时代不缺高性能链,缺的是能凝聚社区共识的生态领袖。AC在机制设计上的造诣,加上愿意放下身段扶持草根项目的态度,或许才是Sonic最独特的竞争优势。”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