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经到来,但许多美国用户依然无法从加密货币空投中获益。如果你从未通过空投获得过大额收益,不必感到失落,因为美国用户甚至连参与资格都难以获得。这背后的原因令人惊讶:当中文圈已经形成职业化”撸毛”产业时,美国用户却因政策限制被多数加密项目排除在外。
随着美国政府逐步推出亲加密政策,总统频繁采取加密相关行动,以及更多美国企业开始囤积比特币,美国在加密市场的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政策转向正在重塑空投市场格局,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创新参考。在此背景下,知名风投机构Dragonfly发布了《空投现状报告2025》,通过详实数据分析了美国政策对空投经济的影响。深潮TechFlow对该报告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深入解读。
美国用户与政府的双重损失
数据显示,2024年约有92万至520万活跃美国用户因地理封锁政策无法参与空投,占美国加密货币持有者的5%-10%。在全球活跃加密地址中,美国用户占比高达22%-24%,这意味着大量潜在参与者被排除在外。
从经济价值来看,11个样本项目的空投总价值约为71.6亿美元,全球约190万用户参与,平均每个地址可获得4600美元。而美国用户因此错失的收入估计高达18.4亿至26.4亿美元。更严重的是,美国因此损失的税收收入约5.25亿至13.8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代币出售产生的资本利得税。
加密企业的外迁进一步加剧了经济损失。以Tether为例,2024年其62亿美元利润若在美国纳税,可为联邦和州政府分别贡献13亿美元和3.16亿美元税收。Bittrex、Nexo等公司已完全退出美国市场,Coinbase、Ripple Labs等也在将业务向海外转移。
监管困境:空投受限的深层原因
美国对空投的限制源于监管的不确定性。SEC和CFTC倾向于通过执法行动而非明确法规来监管加密领域,这种”执法优先”模式让项目方难以预测合规边界。根据Howey测试,许多空投代币可能被认定为证券,这意味着项目方需要承担高昂的合规成本。
税务政策也构成障碍。现行税法要求用户在领取空投时就按市值缴税,即使代币尚未出售。这种不合理的税务负担进一步降低了美国用户的参与意愿。为规避风险,多数项目选择直接屏蔽美国用户,采用IP封锁、VPN监测、KYC验证等手段。
经济影响量化分析
报告选取11个地理封锁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数据显示,美国1840万至5230万加密货币持有者中,每月活跃用户约92万至520万受到地理限制影响。这些用户本可获得可观的空投收益,以11个项目为例,美国用户错失的收入达18.4亿至26.4亿美元。
税收损失同样惊人。2020-2024年间,联邦税收损失约4.18亿至11亿美元,州税收损失约1.07亿至2.84亿美元。企业外迁带来的损失更为持久,仅Tether一年就造成约16亿美元的潜在税收流失。
(原图来自报告,深潮 TechFlow 编译)
改革建议与未来展望
报告提出多项建设性建议:为非融资目的的空投建立”安全港”机制,要求项目方披露代币经济学细节并设置锁定期;将《证券法》第701条适用范围扩展至技术平台参与者;改革空投税收政策,仅在代币出售时征税;利用选举周期推动监管创新。
最关键的是,SEC需要制定明确规则,摒弃”通过执法监管”的做法,为加密初创公司提供清晰的合规指导。只有当监管环境改善,美国用户才能真正参与到加密经济的红利分配中,政府也能获得相应的税收收入。
(原图来自报告,深潮 TechFlow 编译)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