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Zero 跨链桥技术如何升级为全功能平台 发展历程解析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LayerZero作为跨链桥龙头项目,凭借独特的”超轻节点”架构和V2版本的DVN机制,实现了3000万笔跨链交易,成为行业标杆。其平台化战略将安全责任下沉,通过模块化设计吸引开发者,获得红杉资本等顶级机构投资。尽管面临中心化质疑和500倍PE估值压力,但其兼容性优势和流量变现潜力仍使其在多链生态中占据关键地位。技术演进与商业模式的平衡展现了跨链赛道的创新与挑战。

转发原文标题《超级中介还是商业奇才? 再看跨链桥龙头 LayerZero从 V1 到 V2 后的这一年》

引言

在当今多链并行的区块链生态中,跨链桥的重要性始终不容忽视。随着VC基建币在铭文与Meme+AI的热潮后逐渐褪去光环,市场趋于冷静的当下,正是我们重新审视行业发展的好时机。

2023年,LayerZero凭借创新的”超轻节点”架构崭露头角,迅速成长为跨链赛道的领军项目,当时估值就已达到惊人的30亿美元。2024年推出的V2版本更是创下3000万笔链上跨链交易的记录,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龙头地位。

这个致力于实现Omnichain愿景的项目不仅吸引了众多开发者的加入,更获得了红杉资本、a16z、Binance Labs等顶级投资机构的青睐。然而,其中心化程度和安全性等问题也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

有人认为V1版本只是空有框架不做实事的”技术垃圾”,本质上不过是2-of-2多签模型,而V2版本更是将安全责任完全推给了DVN网络。但也有人赞赏LayerZero三年来商业模式的创新堪称当代合纵连横的典范。

接下来,让我们从技术方案入手,深入分析其商业模式,看看这个跨链巨头的根基究竟坚实稳固,还是仅仅建立在流沙之上的空中楼阁?

技术演进:LayerZero的架构变迁与安全考量

V1版本:超轻节点的创新与隐忧

LayerZero V1引入的”超轻节点(ULN)”概念,通过在各个链上部署轻量端点合约作为消息收发节点,由预言机和中继者这两个链下实体协同完成跨链验证。

LayerZero 跨链桥技术如何升级为全功能平台 发展历程解析
【图源:LayerZeroV1版本官方白皮书,用于体现Relayer和Oracle的环节性】

这种设计巧妙地将繁重的区块同步与验证计算工作转移给了预言机和中继者,使链上合约保持极简。V1将其称为”终极信任环节分离”,相比其他跨链桥架构确实大幅降低了成本。

但这种”2-of-2″信任模型在带来效率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预言机和中继者可能串通;链下角色的不可控性会影响服务可用性;完全依赖接入公链本身的安全性而缺乏仲裁机制;实际运行中的中心化程度远超宣传。

2023年初Uniswap跨链桥方案投票时,就有人因V1的过度中心化问题而更倾向选择Wormhole。关于V1的详细机制,笔者两年前已有全面解读,在此不再赘述。

V2革新:DVN机制的安全分析

2024年初推出的V2版本最核心的变化是在验证层引入”去中心化验证网络(DVN)”概念,摆脱了原先仅依赖预言机+中继者的模式。

LayerZero 跨链桥技术如何升级为全功能平台 发展历程解析
【图源:LayerZeroV2版本官方白皮书,用于体现DVN的可选多群体投票】

DVN网络由多个验证节点组成,开发者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自主选择并组合多个DVN来验证消息,安全策略不再局限于固定模式。这种设计的优势显而易见:验证来源更加多样化;不同跨链验证方案可以并存;用户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

但DVN机制也存在明显短板:安全策略碎片化导致标准不一;开发者可能为节省成本选择单一薄弱DVN;系统复杂性增加带来新的攻击面。虽然V2号称去中心化,但多数应用仍倾向使用官方推荐的少数DVN组合,实际控制权依然集中在LayerZero及其合作机构手中。

技术视角的综合评价

从兼容性角度看,V2无疑是当前市场的佼佼者,对EVM、SVM乃至Move系都能轻松接入,配套资源也堪称行业标杆。这使得它成为众多新公链的首选方案。

安全性方面,V2虽然提高了上限但也拉低了下限。它更像一个验证服务的市场平台,将安全责任转嫁给应用选择的DVN。这种设计虽然规避了自身风险,但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界定将变得模糊不清。

除非DVN网络能发展出数百上千的独立验证者,并通过强有力的经济博弈机制保证诚实,否则LayerZero依然难以摆脱信任模型脆弱的质疑。接下来,让我们从商业角度继续探讨。

跨链赛道的商业演变

资本市场的趋势变化

观察2022-2024年Web3领域各赛道的融资情况,Cefi类设施明显降温,Web3游戏在Telegram热潮后也显现颓势。相比之下,基础设施领域在不确定市场中展现出较强的确定性。

LayerZero 跨链桥技术如何升级为全功能平台 发展历程解析

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跨链桥的赛道优势显而易见:多链生态下的刚需;创新与风险并存的特点;潜在的网络效应和护城河;以及超越资产转移的广阔应用前景。

虽然2024年跨链桥新融资次数减少,但这更多反映了市场成熟度提升,而非热度下降。同时,跨链产品的形态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行业角色的转变

早期跨链桥多以独立服务商姿态出现,如今则逐渐演变为底层服务提供商,融入应用或钱包的使用体验中。这种转变带来了几个显著变化:跨链服务日益后台化、接口化;话语权分配呈现两极分化;LayerZero自身也从乙方角色转变为平台方。

这种平台化的商业模式,既贴近交易核心,又能规避直接风险,确实是LayerZero商业定位的巧妙转变。它通过将安全责任下沉,把验证选择权交给应用方,在合同层面规避了潜在的责任风险。

LayerZero的商业策略

LayerZero的定位颇为特殊:作为跨链通信的公共设施,却不直接承担业务风险。这种前期补贴占市场、后期平台化获利的打法,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在合作策略上,LayerZero更倾向于建立利益共同体而非简单补贴。通过吸纳Coinbase、Binance等重量级股东,以及与各链生态基金的合作,它已经获得了行业主要参与者的广泛认可。

然而,B轮30亿美元估值的光环下,C轮融资却面临现实挑战。根据官方数据测算,其年收入约在300-600万美元之间,对应PE高达500倍,远超科技巨头水平。在缺乏新增长故事的情况下,短期内确实难觅合适的估值锚点。

LayerZero 跨链桥技术如何升级为全功能平台 发展历程解析
【图源:LayerZero官网】

总结与展望

回顾LayerZero三年来的发展历程,从V1的”超轻节点”创新到V2的平台化战略,确实展现了行业领跑者的进化轨迹。虽然批评者认为其不做”脏活”只是中介,但这种平台化思路恰恰契合了多链世界的底层需求。

技术上,V2版本理论上具备完全去中心化的潜力,但市场实际需求可能并不需要那么高的安全保障。商业上,其模块化、标准化的策略成功构建了强大的生态网络,虽然让渡了部分利润,却换来了更大的版图。

关于估值问题,当前的PE倍数确实偏高,但考虑到跨链流量的战略价值,以及未来可能的变现方式创新,LayerZero的商业前景仍然值得期待。毕竟在数字经济时代,掌握了流量就等于掌握了无限可能。

LayerZero 跨链桥技术如何升级为全功能平台 发展历程解析
【图源:coinmarketcap】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586.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2025年8月6日 下午12:37
下一篇 2025年8月6日 下午1:14

相关推荐

  • 揭秘BLUM:区块链新星的崛起与背景解析

    Blum 综述 简介 Blum是由前币安高管创立的混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通过Telegram小程序提供游戏化交易体验,整合CEX/DEX功能并支持30+区块链。目前通过”Tap to Earn”小游戏已吸引超1000万用户,9月获Binance Labs投资。平台采用链下订单簿+链上结算的混合模式,结合Meme元素设计轻量化交易界面,未来计划推出钱包、永续合约及网页版交易所。

    2025年9月9日
    1300
  • Grin (GRIN) 是什么?全面解析Grin加密货币及其特点

    关于Grin及其工作原理 Grin Coin建于2019年初,是一种在区块链社区迅速受到欢迎的加密货币。Grin是一个开源项目,其目标是使用Mimblewimble协议提供高级别的隐私和可扩展性。 Grin是一个社区驱动的项目,其开发团队由Michael Cordner和Gary Yu领导,该项目没有预挖矿过程或进行首次代币发行(ICO)。这意味着该项目完全由捐款资助并由志愿者运营。Grin项目是完全透明的,所有代码和开发决策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能为项目发展出力并享有发言权。 Grin: 创新的隐私代币 隐私功能是Grin的最大产品特色。使用Grin进行的交易是完全私密的,即没有人能追溯到用户。这是因为Mimblewimble协议使用了多种加密方法来确保交易的私密性并且保证交易无法被跟踪。此外,Grin的轻量级区块链具有可扩展性,可轻松运行完整节点并高效地与网络同步。 除了注重隐私外,Grin还具有环保特点。Grin使用一种称为Cuckoo Cycle的独特工作量证明共识算法。这种算法比其他加密货币使用的算法更节能。对于那些担心加密货币能源消耗的人来说,Grin是一种能确保环境可持续性的选择。 在以隐私为中心的加密货币领域,Grin已取得了重大进展。Grin已赢得了一批忠实的投资者和开发商粉丝,他们相信Grin将能彻底改变加密货币世界。即便如此,Grin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项目,尚未在区块链社区之外获得广泛采用。与所有加密货币类似,投资Grin也会有风险;因此,潜在投资者应在投资前进行尽职调查。

    2025年8月13日
    1700
  • SEC官员公开表态:不再掩饰对加密货币监管立场

    美国SEC委员海斯特·皮尔斯在伯克利分校发表激进演讲,罕见以监管者身份炮轰金融监控体系,公开为零知识证明、DePIN等隐私技术站台。她引用《密码朋克宣言》批评《银行保密法》和SEC监控系统,主张技术应自由发展以保护隐私权,甚至比加密极客更为激进。这场”监管者觉醒”演讲在Tornado Cash开发者受审背景下,凸显了体制内人士对去中心化革命的罕见支持。

    资讯 2025年8月18日
    3200
  • 加密货币指数思维:杠杆策略、非对称投注与个人成长指南

    文章探讨了指数增长思维与杠杆效应在财富积累中的重要性,对比传统线性思维与复利效应的巨大差异。作者强调通过资本、技术、品牌等杠杆实现非对称投资(高回报低风险),并建议年轻人选择能应用复利效应的职业路径。针对加密领域新手,提出时间是最宝贵资产,应通过内容创作、交易研究等方式建立个人品牌。最后指出成为领域顶尖的关键在于独特知识体系构建,并鼓励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以实现长期满足感。

    2025年9月5日
    1100
  • Cosmos技术如何被央行数字货币采纳 主权与技术之争解析

    哥伦比亚选择Cosmos技术构建CBDC试点 哥伦比亚政府正与银行联盟合作,在Cosmos网络上测试跨境支付CBDC,采用私有许可节点和IBC Eureka技术栈。Cosmos的模块化SDK、Tendermint共识和IBC协议为央行提供了可定制的主权链方案,满足可控性、低延迟和监管需求。相比mBridge的联盟链模式,Cosmos更符合中小经济体快速部署、技术自主的诉求。这一技术实用主义选择可能成为新兴市场国家CBDC建设的新路径。

    2025年7月14日
    30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