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原文标题《Plume 是 RWA 的空中加油站吗?详解 RWA 赛道基础设施的期待与挑战》
虽然RWA领域展现出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但真正能够连接传统资产管理与链上流通性的专业基础设施却寥寥无几。这个领域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概念炒作,人人都知道它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可能为加密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量资金。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市场感受到的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高准入门槛和漫长周期使得Crypto领域的RWA成为机构专属的游戏——资金确实进来了,但也仅仅停留在”进来”这个层面。究其原因,在于加密世界想要享受RWA带来的增量资金,就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而”增量”背后隐藏的监管与合规要求使得RWA脱离了普通用户,成为高高在上的存在。
为什么RWA赛道需要专门的基础设施?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RWA细分赛道的碎片化程度令人咋舌,从房地产、艺术品到证券型资产、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等,用户在不同平台间转移资产需要付出高昂的学习和交易成本。同时,链下合规背书难度极高,针对不同类型的实物映射资产,用户需要分别建立信任假设,市场上亟需能够整合专业机构背书的统一平台。此外,监管与法律框架带来的风险虽然容易理解,却也是最难克服的障碍。Plume作为基础设施提供商,针对这些痛点都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从产品护城河的角度来看,如果Plume仅仅停留在发币和合规平台层面,那它只能实现RWAFi愿景的第一步。在构建完整框架的基础上,Plume巧妙结合区块链的优势,将RWA与DeFi深度融合,试图打破传统金融类RWA项目交易量低迷、关注度不足的困境。具体而言,Plume通过降低RWA资产的准入门槛——用户在其钱包中就能进行各类收益操作;同时提升安全性——采用模块化思维灵活应对监管要求,这种高安全性叠加低门槛的设计,不仅对现有加密用户具有吸引力,更有望将那些进入Crypto的低流动性存量转化为用户可实际操作的链上高流动性资产。Plume的核心目标是吸引机构进入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而它对这个”繁荣”的定义就是提供真实收益和真实用例。在Memecoin叙事落幕的当下,寻找行业中具有真实收益的产品市场契合点已经成为所有理性玩家的共识。
在深入分析Plume的基本面之前,我们还需要思考:RWAFi相比传统DeFi是否具有优势?为了实现这些优势需要承担哪些风险?传统DeFi的收益主要来自内生循环,三种庞氏模型几乎可以解释大多数DeFi协议的运作逻辑,这些收益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产生和传递,导致Crypto玩家在面对DeFi协议时总会下意识思考”谁来接盘”、”应该给买家描绘什么样的故事”等问题。这种思维定式源于收益率波动性和代币模型最终崩盘的必然性。而RWA与DeFi的结合打破了这种内生收益的局限,在提升RWA资产流动性的同时,通过借贷、质押等操作获得额外收益,既让真实资产获得DeFi赋能,也为DeFi收益奠定了价值基础。
关于Plume的基本面,我们可以沿着”真实资产和真实收益”这条主线进行梳理。作为RWA基础设施和管理平台,Plume首批就吸引了180多个生态项目,管理资产规模达12.5亿美元。从资产管理类型来看,主要分为三类:收藏品类包括球鞋、宝可梦卡牌、手表、葡萄酒和艺术品;另类资产涵盖私募信贷、房地产和绿色能源项目;金融工具则包括股票和公司债券等。
针对RWA资产上链过程中常见的流动性降低问题——如要求KYC、设置3-5年锁定期或仅提供3-5%的低收益等限制性措施,Plume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物理或合成资产代币化上链,而是更进一步让这些资产真正产生效用。通过收益类资产带来真实收益,通过现有市场引入真实用户。为此,Plume在资产上链时就做出创新,根据资产特性决定采用NFT、代币还是组合资产的形式,通过合理的产品设计来提高流动性、增加收益并降低风险。购买这些资产的用户可以获得10-20%的稳定币年化收益,同时还能获得协议原生代币和Plume激励。
支撑这套体系运转的是Plume的四大核心组件:标记化代币发行系统Arc、RWA专用预言机Nexus、聚合资产管理工具Passport,以及让用户无需许可即可获取机构级RWA收益的跨链桥SkyLink。为了吸引机构入场,Plume致力于构建一个繁荣的RWA公链生态,为此必须首先吸引加密原生用户。平台提供两大类偏好资产:收益生成类资产如绿色能源项目,虽然安全稳定但目前参与度有限;以及交易投机类资产如球鞋和卡片,Plume为这类资产提供扫货、抵押借贷和资产合成等交易方式。
在安全性和完整性方面,Plume针对物理资产和收益资产采取不同策略:物理资产代币化后原物保存在安全地点,链上铸造代币化版本;收益类资产则直接与设备集成。面对不同地区的监管要求,Plume通过与合作伙伴协作,灵活切换牌照来应对。
分析Plume的基本面可以发现其优缺点都十分明显。优势在于:符合监管要求的完备法律框架;提供从开发到运营的全套解决方案,简化物理资产代币化流程;获得币安投资后在RWA基础设施领域占据龙头地位;RWAFi叙事兴起为具有真实收益的真实资产创造了新的想象空间。作为以基础设施形式提供底层支持的RWAfi公链平台,只要RWA赛道整体市值持续增长,Plume就有很大机会率先实现价值捕获。
但缺点同样不容忽视:虽然号称有180多个生态项目,但这个数字近半年未见增长,首发生态似乎已经耗尽Plume手中的牌,实际活跃情况令人担忧。虽然Plume为机构接入和DeFi协议迁移提供了合规完备的框架,但市场对基础设施类项目已经产生警惕,很多类似项目在发币后就沦为”鬼城”。抛开筹码分析,基础设施的标签既是Plume的特色,也可能成为散户抗拒的原因。
Plume能否成为RWA赛道最可靠的价值捕获者?目前来看或许如此,但未来很可能被替代。RWA的核心价值在于增量——资金增量和用户增量。虽然Plume在吸引增量资金方面具有说服力,但在用户增长方面却存在疑问。其偏好的资产类别——如电厂油井等收益生成类资产,以及球鞋、体育明星卡等交易投机类资产,实际上链必要性尚未得到验证。目前平台上运作的协议仍以美债为主,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也不一定突出。
要实现用户爆发式增长,产品使用模式必须足够简单。然而债券、私募信贷、房地产等资产对大多数散户而言仍然遥不可及,投入的时间成本与预期收益不成正比。同时,这类资产的发行主体也相对有限,Plume想要吸引它们入驻面临资源合作、法律条款等多重障碍。因此实际上,Plume可用的资产类别相当有限:绿色能源项目、NFT类卡片资产和美债,这三类似乎都难以吸引大规模散户参与。要实现用户增量,RWA赛道可能需要寻找其他突破口。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将一项原本无法购买的资产通过区块链渠道打通,才是真正的从0到1的创新。
总结
RWA领域前景广阔,但专注于传统资产管理和链上流通的基础设施却屈指可数。Plume作为RWA赛道的基础设施,构建了一个垂直的全栈式架构。总体而言,它提供了现实资产上链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凭证,解决了RWA资产的碎片化问题,用户通过Plume钱包即可参与DeFi应用,同时平台还全面覆盖了不同地区、不同RWA资产的监管风险,让生态应用能够共享平台的用户流量。这种相对完整的垂直架构在市场中十分稀缺,因为对于ToB的RWA资产而言,真正实现RWA与DeFi的融合需要高完整性的网络架构、丰富的生态结构和流畅的开发套件。虽然对散户来说,Plume提供的RWA资产种类吸引力可能有限,但这已经是当前RWA基础设施领域的天花板了。因此,Plume的终极目标客户是机构,通过自下而上打造针对传统资产全生命周期的RWA服务,用垂直架构吸引的生态和用户作为吸引顶级机构的筹码。
在链上美股或其他创新RWA产品出现之前,背靠币安投资的Plume可以凭借RWAFi的聚合效应,成为RWA赛道的Infra龙头。Plume的价值捕获取决于叙事进程的加速,因此参与Plume需要持有合理的预期。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