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原文标题《决定Crypto未来行情的除了美联储降息,还有另一个重要数据丨BK Weekly#23》
市场周评
经历了一周惊心动魄的关税风波后,市场终于在周末迎来了短暂的平静。然而这种平静能持续多久仍是未知数,毕竟关税摩擦这类突发事件往往会引发资金避险和市场情绪的剧烈波动。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市场逐步消化关税带来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正在寻找新的平衡点。上周五美股全线收涨的表现,以及标普500波动率指数的变化,都印证了这一点。
上周VIX指数飙升至近年新高,回顾历史数据,只有2020年疫情引发的金融动荡和去年日本央行加息事件能与之相提并论。这种罕见的高波动性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过去一周市场会出现如此剧烈的震荡。
当市场逐步消化这些突发因素后,投资者的目光自然会重新聚焦到影响加密市场的核心因素——通胀预期和美联储降息节奏。毕竟,只有宽松的货币政策才能为以比特币为首的风险资产注入新的流动性。通过分析过去十年全球M2货币供应量与比特币走势的关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比特币的惊人涨幅与全球货币大放水密不可分,这种相关性远超其他金融指标。
这也是为什么每当美国公布重要通胀数据或释放货币政策信号时,比特币价格总会产生明显波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似乎过度关注美联储动向,而忽略了另一个关键指标——中国央行(PBOC)的资产规模变化。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政策对加密市场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将比特币过去三个周期的价格走势与PBOC资产规模变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惊人的同步性。这种关联性几乎贯穿了比特币的每一次大涨行情,并且与四年一周期的规律高度吻合。
深入分析显示,PBOC的流动性变化在多个关键时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2021年的加密牛市、2022年的熊市、2023年初的市场复苏、2023年四季度的行情飙升,以及2024年二三季度的回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美国大选前夕,PBOC流动性的转正恰好推动了一波”选举行情”。
最新数据显示,PBOC资产规模在2024年9月触底后开始回升,目前已达到近一年高点。历史经验表明,PBOC流动性的变化往往会领先于加密市场的大幅波动。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2017年比特币牛市中,美联储不仅没有放水,反而实施了三次加息和量化紧缩政策。然而当时比特币等风险资产依然表现强劲,这背后的关键因素正是PBOC资产规模在那一年创下历史新高。
进一步研究发现,PBOC流动性变化与标普500指数走势也存在一定相关性。2015-2024年的数据显示,两者年度相关性系数约为0.32。当然,部分原因可能在于PBOC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与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时间窗口存在重叠,这会在短期内放大相关性。
综合来看,在关注美联储政策动向的同时,国内金融数据的变化同样值得密切跟踪。近期有关部门已释放明确信号:”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截至2025年1月,中国存款总额已达42.3万亿美元,远超美国的17.93万亿美元,这为潜在的流动性释放提供了充足空间。
虽然资金能否顺利流入加密市场仍受政策因素制约,但香港在监管政策上的积极探索已经展现出新的可能性。正如雷军那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对投资者而言,既要保持耐心等待时机,更要在风起之时敢于乘风而上,把握机遇。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