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 Research团队近日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的加密框架,这项创新技术能够在保持区块链系统完整性的同时,有效防御量子计算带来的安全威胁。该方案的独特之处在于:不需要进行硬分叉、无需更改用户地址或更新密钥,为区块链安全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知名密码学家Kostas Chalkias在社交媒体上高度评价这项研究成果,称其代表了区块链量子安全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适用于Sui、Solana、Near、Cosmos等多个主流区块链网络,但目前暂不兼容以太坊和比特币网络。
Chalkias特别强调:”这是首个真正实现向后兼容的量子安全钱包升级方案,完全避免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分叉或账户冻结问题。”这一观点得到了Unstoppable Wallet研究员Dan Dadybayo的认同,他认为该论文是”近年来密码学领域最具突破性的成果之一”。
在区块链技术中,硬分叉通常指对协议规则进行不兼容的重大修改,可能导致网络分裂为两条独立链。历史上,比特币与比特币现金、以太坊与以太坊经典的分叉就是典型案例。
位于德国埃宁根的IBM量子计算机系统。图片来源:
Wikimedia
量子计算威胁迫在眉睫
尽管Chalkias认为”量子计算机破解现有加密系统尚需时日”,但越来越多的安全专家已将这一威胁提上议程。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块链核心加密算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比特币社区近期就量子安全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早期密码学专家Adam Back曾指出,量子计算的进步可能会迫使中本聪转移其持有的比特币,以防止资产被盗。Chalkias对此补充道:”一旦量子计算机成熟,数百万个钱包资产都可能面临被盗风险,包括中本聪的钱包。”
“当量子计算机问世时,任何已公开的公钥都可能被破解,导致相关钱包资金被清空。”
革命性的安全解决方案
传统量子安全方案通常需要全面更换密钥和重构网络架构,而这项创新技术则实现了三大突破:保持原地址不变、避免重新签名、无需硬分叉升级。该方案特别适用于采用EdDSA签名算法的区块链网络。
Dadybayo解释道:”基于EdDSA的区块链通过种子确定性生成私钥的特性,使得零知识证明技术可以安全迁移密钥,即使是长期不活跃的账户也能受益。”3MI Labs科学总监Tomer Ashur进一步指出,该方案通过隐藏部分关键数据来抵御量子攻击,是对现有EdDSA算法的增强而非替代。
这项技术允许区块链网络通过验证零知识证明,接受后量子密码公钥作为新的网络公钥,同时保留原有账户ID和交易记录。Mynth创始人Robert Roose评价道:”如果研究结果得到验证,这将是区块链安全领域的重大突破。”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还能保护休眠账户安全。这意味着如果比特币最初采用EdDSA签名,如今关于中本聪比特币安全性的争议将不复存在。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