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了一种通过重构区块最终性机制来提升网络速度和可扩展性的新方案。
在8月1日的博客文章中,Buterin建议将以太坊的分叉选择机制与最终性确认流程分离,他认为这种设计能简化协议并加速区块确认。
当前以太坊共识采用基于时隙的架构,分叉选择和最终性机制在相同时间窗口内运作。
虽然这种设计足够健壮,但要求验证者在每个时隙进行多轮通信,制约了新区块的确认速度。
对此,Buterin提出通过解耦这两个流程来降低复杂度。他写道:
“或许可以部分解除3SF协议中时隙与最终性的强耦合,转而采用参与者数量不同的独立LMD GHOST分叉选择规则和最终性小工具”
双层架构设计
根据该提案,Buterin建议固定分配约256名验证者运行LMD GHOST分叉选择算法,以时隙为单位实时快速确定链头,构成以太坊区块选择的”快速通道”。
与此同时,由更大验证者集合按较慢节奏运行的最终性流程,将负责确定不可逆区块。
这种分离设计有望将每个时隙的通信轮次从3-4次减少到2次,在保持共识完整性的同时提升网络响应速度。
Buterin指出,该架构对以太坊可扩展性具有深远影响。
他表示这种改进能使网络在安全前提下缩短时隙间隔,并支持更大规模的验证者池,无需复杂密码学技巧即可扩展至百万级参与者。
Buterin强调,该系统在简化内部操作的同时能保障安全性,未来开发者也可灵活升级最终性机制,而不会影响核心分叉选择逻辑。
目前该提案仍处于研究阶段,开放社区进一步讨论。这一构想标志着以太坊向更高效、更具扩展性的平台演进迈出重要一步。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8724.html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