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前幕僚长Amanda Fischer近日发表争议性言论,将加密货币领域的流动性质押与传统金融体系中的风险操作相提并论,在加密社区引发强烈反响。
SEC在最新声明中澄清,某些流动性质押活动不被视为证券发行,因此不在其监管范围内。这一决定获得SEC委员Hester M. Peirce的支持,她认为流动性质押是”针对老问题的新解决方案”。
然而,Fischer在社交媒体上将流动性质押与2008年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的操作进行类比,称其为”加密领域更糟糕的再抵押行为”。这一言论立即遭到加密行业专家的反驳。
来源:Amanda Fischer
行业专家强烈反驳
多位加密领域专业人士指出,Fischer的言论存在明显错误。VanEck数字资产研究主管Matthew Sigel质疑其逻辑矛盾,Helius Labs CEO Mert Mumtaz则强调区块链的透明度优势。
纽约律师Jason Gottlieb更是直言:”如果区块链上的再质押机制在2008年存在,金融危机可能就不会发生。”这些反驳凸显了传统金融与加密领域在风险管理理念上的根本差异。
流动性质押市场持续增长
尽管存在争议,流动性质押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数据显示,该领域总锁定价值(TVL)已达669.4亿美元,较年初增长14.5%。其中Lido Finance保持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近48%。
值得注意的是,币安质押的ETH服务TVL增长最为显著,从年初的60.5亿美元飙升至114亿美元,涨幅近90%。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对流动性质押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扩大。
行业分析师认为,SEC的最新立场可能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机构级加密资产采用创造更有利的监管环境,但相关讨论仍将持续。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