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实施,这项被称为”全球最严稳定币监管法案”的新规,以严格的实名制要求和高准入门槛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香港在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份RWA产业白皮书发布,RWA注册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一监管与创新并行的”双轨制”发展策略,不仅展现了香港数字资产监管的特色,也折射出全球加密监管格局的明显分化趋势。
香港稳定币新规:全球最严监管框架落地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正式落地,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核心监管要求
- 牌照准入制度:要求所有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的机构必须持牌经营,境外发行锚定港元的稳定币发行方也需遵守此规定,申请实体实缴资本不得低于2500万港元。
- 100%储备金要求:明确规定发行方必须保持100%储备资产,且这些资产必须配置于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和短期国债),并由持牌银行独立托管。
- 严格KYC实名制:要求持牌机构必须执行严格的客户身份识别程序,包括完整的客户尽职调查(CDD)和持续监控,客户身份信息需保留至少5年。
- 应用场景限制:新规实际上限制了稳定币在DeFi领域的应用,因为大多数DeFi协议都采用匿名钱包机制,这与香港的实名制要求相冲突。
- 跨境监管要求:明确禁止向存在稳定币禁令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包括识别和阻止使用VPN绕过监管的行为。
市场反应:概念股调整,牌照申请放缓
新规实施后,市场反应明显:
- 概念股回调:8月1日当天,港股稳定币概念股普遍下跌,耀才证券金融(1428.HK)跌幅近20%,云锋金融(0376.HK)跌逾15%。
- 牌照发放节奏:金管局表示初期仅会发放个位数牌照,预计年内不会发放,首批牌照可能要到2026年初才能落地。
- 申请机制调整:牌照申请可能采用邀请制,而非传统的公开申请方式。
全球监管分化:香港与美国的不同路径
与香港严格的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SEC近期发布了”Project Crypto”新政,旨在推动美国成为”全球加密之都”。
- 美国监管转向:从打击式监管转向包容性执法,构建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
- 香港特色监管:在严格监管稳定币的同时,积极推动RWA等创新领域发展。
RWA与数字银行业务:香港的创新突破口
尽管稳定币监管严格,香港在RWA和数字银行业务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 RWA平台上线:RWA注册登记平台正式运行,同时发布《RWA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明确了适合代币化的资产标准。
- 数字银行业务增长:截至2025年7月,22家银行获准销售数字资产产品,相关交易额同比增长233%。
- 虚拟资产ETF表现:香港虚拟资产ETF市场持续活跃,华夏以太币ETF成交额达827万港元。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实施,展现了特区在数字资产监管方面的严格态度,虽然短期内可能影响市场活跃度,但有助于建立更规范的行业发展环境。与此同时,香港在RWA等创新领域的突破,显示了其发展数字经济的多元化策略。在全球加密监管分化的背景下,香港正探索一条兼具风险防控与创新发展的特色道路。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0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