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TechFLow 深潮,作者:Yanz,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身潮流穿搭,一间“有态度”的小店,一口中英夹杂的表达,从发梢到脚尖都贯彻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是当下大众对“主理人”的调侃与解构。
“主打一个不理人”的戏谑背后,主理人原本是指那些专业、专注的负责人。而在加密世界中,他们从未离开。
有人说,加密行业是“超级个体的乐园”。这里汇聚了一群真正的主理人:有人每天只花30分钟搭建求职平台,成为行业基础设施;有人在熊市坚守牌桌,成为知名爆料博主;有人离开大厂,以结果证明自己;还有人搭建实体空间,为新人铺路搭桥。
我们找到了几位加密主理人,他们每个人都是超级个体。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加密无畏:选择热爱,留在牌桌上
我是加密无畏,Web3 爆料博主与社区建设者。
我的加密之旅始于几场线下活动。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区块链与代币,迅速被吸引。带着好奇,我投出简历,先后加入区块链媒体和火币交易所。
大厂的日子和普通互联网公司并无二致:流程固定、按部就班。我做过市场、品牌、研究、社群,几乎什么都尝试过。
2021年底,我离开交易所,开始思考:除了打工,加密世界还有没有别的活法?
答案是肯定的。加密世界天然适合“超级个体”。研究员、交易员、博主、KOL、社群组织者——只要找到变现路径,都能活得不错。
如今我的生活彻底变了:10点多起床,刷刷消息,下午2点开始工作。晚饭后交易、游戏或锻炼,凌晨才睡。没有打卡,没有KPI,最大的财富是自由。
我的精力主要投入在两块:经营个人IP(推特、币安广场、小红书)和运营加密社区,为项目提供专业服务。
“加密无畏”这个账号起步于2022年9月,如今已有20多万粉丝。这其实是个意外。2025年初,行业对VC币和Meme币怨声载道,我顺势爆了一些内幕,没想到一炮而红。
社区运营是我的兴趣,但也充满挑战。最艰难的是FTX暴雷后的熊市:流动性枯竭,项目预算紧缩。我只能接各种零活——代运营、广告、活动策划,赚的都是辛苦钱。
但最有成就感的,是我始终留在牌桌上。
很多人赚一波或亏一波就离场,也有人不适应自由职业的节奏。但我始终相信,只要留在这个行业,哪怕只占一个小位置,也比在那些内卷的传统行业强。加密世界仍在上升,流动性充足,机会更多。
我给新人的建议是:循序渐进。先打工积累经验,1-3年后寻找有信息优势的圈子,3年后大多人会找到自己的路。
最重要的是找到热爱。喜欢编程就去开发,擅长社交就做社区。如果找不到,就把赚钱当兴趣。以兴趣为起点,做自己热爱的事,就是最好的路径。
Antoniayly:每天30分钟,连接人才与机会
我是 We3 求职平台 abetterweb3 的创始人。
2021年7月,我在一家VC做投后,经常要帮项目方招人。同时,朋友圈也总有人求职。我发现,币圈缺一个撮合平台——项目找不到靠谱的人,人才找不到靠谱项目。
于是,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浮出水面:一个Notion库 + 一个Telegram频道,信息共享,需求自匹配。
我想打破信息垄断,降低门槛。很多招聘网站要求登录、选身份才能看信息,我想改变这一点,让信息对所有人开放。说实话,看别人简历真的很有意思,也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
从2021年7月至今,平台一直由我独自运营。表单工具+Notion构成自动化系统,每天早晚我花半小时审核信息,把合格的同步到公开库。
最初几个月很难——没人愿把简历发到陌生平台。我只能自己去开发者论坛搬运公开简历。也许需求确实刚性,一个月后就有人主动提交了。
令我惊讶的是,我没做任何推广,平台靠口口相传稳定增长,呈45度角上升。偶尔有朋友告诉我,有人因这个平台找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工作。这是我最成就感来源,也是持续下去的动力。
目前,abetterweb3 纯公益运营,除了Telegram频道的微薄分红(约七八十美元),没有其他收入。但看到它真的帮到了人,我就觉得值。
很多事情坚持做下去,哪怕每天只花30分钟,四五年后也会积累巨大价值。
本质上,币圈很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产品好不好、项目空不空气,根源都在人才。我希望这个平台能作为基础设施,帮助留住行业人才,不让他们全部流向AI。
未来希望能做成网站,改善用户体验。但无论如何,让信息自由流动、帮助人才匹配机会的初心不会变。互联网的初衷,不就是信息共享吗?
Yuliana:策略家,用结果说话
我是 Yuliana,加密项目孵化器创始人。
进入Web3后,我在Bybit和Morph都工作过。它们资金雄厚、资源强大,但于我而言:再努力,有些结果仍不在掌控之中。极度内耗之后,我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
做孵化器是一种确信。2021年我曾尝试八九个月,后来回到公司。今年5月,我重拾旧业。
主要业务是帮项目做市场与增长。团队六人左右,我负责接Case、带资源、沟通需求、定战略、推进执行。精简结构让我们灵活高效。
项目分两种:有阶段性需求的,只需完成特定任务;需深度参与的,我像CMO一样帮他们分析困境、制定计划、提升热度、满足指标。最大挑战常来自项目方的配合度。
有一次,我和项目老板沟通顺畅,但技术团队不愿配合。原定7天完成的事拖到14天,沟通充满阻力。我硬着头皮推进,周末无休,深夜沟通,最终数据明显改善,超出预期。项目方态度彻底转变,后续合作顺畅。
项目方是否清楚自身需求,是合作的基础。目标模糊的团队难有进展,而目标明确、愿听建议的团队能最大化资源价值。这也是我筛选合作伙伴的标准。
在加密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成为有影响力的人是成功核心:要么做超级个体,通过社交媒体放大影响力;要么创业做品牌,以清晰目标和强大执行力让市场看见。
我始终相信,要有清晰的目标感,以结果为导向。加密行业瞬息万变,成功需要专业知识、执行力,更需目标与结果思维。只有明确自己要什么,并持续努力,才能在这找到位置。
CC:保持初心,知行合一
我是 CC,Web3 实体空间 Web3 HUB 的创始人。
在某省会城市,我有一家700多平的门店,业务围绕四个核心:活动举办与承办、Web3周边销售、共享办公、新人孵化。
选择做实体空间,源于我在传统行业的经验。创业十多年,我开过酒吧、咖啡馆、餐饮、美容院,在连锁与品牌方面有成功案例。2018年进入币圈后,我发现这里没有“老师”,所有知识都靠踩坑积累。
于是我想打造一个公域平台,作为新老从业者的桥梁。
2020年香港区块链周让我深受触动。如果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地方,让全球加密爱好者相聚、交流、分享,该多美好。于是我行动了。
现在,Web3 HUB 每天早9晚9营业,有活动时延至凌晨2点。每周两场公开课,通过小红书、抖音、视频号吸引对Web3和AI感兴趣的新人、创业者、求职者,为他们搭建沟通桥梁。
作为实体空间,每月运营成本超20万。熊市时尤其难熬——大家更关注生存,不愿社交。这时我的Web2经验成了优势:我们不仅做Web3活动,也接抖音课、新媒体讲座、英语和心理课程,让空间维持运转。
最让我自豪的是品牌的认知度。仅在成都,我们就有三四千会员。这改变了很多人“Web3最终都要发币”的刻板印象。事实上,Web3蓝海很大,不发币也能链接资源。
在币圈创业,只要坚守“保持初心,知行合一”,结果都不会太差。Web3创业门槛低,很多人讲一套做一套,甚至发币割韭菜。但我从未动摇——只想把品牌和空间做好。
未来,我们希望把Web3 HUB带到杭州、深圳、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只要敬畏行业、持续学习、钻研新叙事、努力不掉队,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充满机会的行业拿到结果。
从被调侃“主打一个不理人”,到真实存在的“超级个体”,加密主理人们正在书写自己的人生。无论是30分钟的坚持,还是数年的探索,习惯自由的他们都在证明:在这个去中心化的世界,最宝贵的资源从来不是资本,而是人。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