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克兰RBC新闻网报道,该国央行表示将继续推进加密货币合法化进程,同时重申虚拟资产不会成为法定货币。
乌克兰国家银行(NBU)行长安德烈·佩什内在8月8日强调”虚拟资产在乌克兰不能作为支付手段”,并将此限制称为维护货币政策、阻断非法交易渠道的”红线”。
该央行还加强了对无牌照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监管,8月4日警告称此类活动对银行和支付系统构成风险。
这一政策立场部分源于乌克兰在战争期间对数字资产的体验。俄罗斯入侵初期,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志愿团体曾借助加密货币接收快速跨境捐赠。
公开区块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乌克兰已获得超过7000万美元加密货币捐赠,主要为比特币、以太坊和稳定币。这些资金被用于采购医疗物资、防护装备及国防需求,展现了危机状态下区块链转账相较传统银行渠道的速度和灵活性优势。
这一经验加速了建立全面法律框架的呼声,旨在将加密货币纳入金融体系的同时不削弱格里夫纳地位或制造漏洞。乌克兰议会2022年通过的《虚拟资产法》为加密业务许可、监管和征税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需修订税法和指定监管机构,实施进程被推迟。根据最初路线图,立法者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前通过配套法规,以符合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框架,并采用证券式税收政策且不设优惠待遇。
该时间表现已调整。央行第一副行长卡特琳娜·罗日科娃向国际文传电讯社透露,新版虚拟资产法草案预计2025年10月完成。该法案在国际技术援助下制定,旨在满足IMF和欧盟监管要求。官员强调,虽然延期反映了协调税收、反洗钱和许可制度的复杂性,但准备工作已在推进。
今年6月,立法者提交的第13356号草案提议授权央行自主决定是否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纳入国家储备资产。该提案不作强制要求,完全由央行自主决策。支持者认为这将增强乌克兰储备管理灵活性,反对者则指出数字资产波动性可能影响储备稳定性。
乌克兰央行最新声明证实合法化仍在议程中,但仅限在严格管控框架内实施,以维护格里夫纳作为唯一法定货币的地位。
监管机构正通过监测无照市场活动、协调国际合作伙伴等措施持续推进实施准备。这一进程反映了乌克兰在汲取战争期间数字资产实践优势的同时,试图将其纳入保护货币主权和金融稳定的制度框架。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