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加密货币企业持续面临银行账户无故关闭和金融服务受限的困境,这种现象被业界称为”去银行化”。多位行业专家指出,这种系统性排斥可能源于政策层面的刻意打压,甚至被视为”Chokepoint 2.0行动”的延续。
图片来源:a16z – Alex Rampell对Choke Point3.0的解析
政策转向后的现实困境
随着特朗普政府亲加密货币团队的上台,业内曾普遍预期”去银行化”时代将终结。特朗普竞选期间的表态和初期政策确实释放出支持数字资产的积极信号,但最新发展表明银行系统的排斥行为仍在持续。
近期,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Alex Rampell发出警告,指出大型银行正通过提高账户数据访问门槛、增加资金转移费用等手段,对加密货币和金融科技企业实施”Chokepoint 3.0″式打压。这一观点得到了Unicoin首席执行官Alex Konanykhin的印证。
企业遭遇系统性排斥
Konanykhin向Cointelegraph透露,包括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在内的五家大型银行在近年无故终止了与Unicoin及其子公司的合作。”仅今年就有四家银行关闭了我们的账户,这显然是有组织的全国性行动,”他强调说。
值得注意的是,Unicoin作为一家运营六年、拥有4000多名股东的上市公司,仍难逃被”去银行化”的命运。Konanykhin指出,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美国加密企业的营商环境,实质上是在”压制整个行业的发展”。
政策曙光与实施挑战
转机可能即将到来。据彭博社报道,特朗普总统拟签署行政命令,要求联邦监管机构严查银行的”去银行化”行为。Konanykhin对此表示期待:”总统亲历过这种打压,他显然决心结束这场针对美国企业的经济战争。”
不过,Fox Rothschild律师事务所合伙人Elizabeth Blickley提醒,真正的变革取决于最终政策的具体表述。她以《Genius法案》为例指出,即便法案要求美联储在180天内制定稳定币监管框架,实际效果仍存在诸多变数。
行业未来的关键因素
Blickley分析称,当前银行业的风险规避倾向短期内难以改变,除非新规能显著降低其对加密货币的顾虑。”关键在于让保守的金融机构真正感受到风险降低,”她总结道,”这需要政策制定者找到精准的平衡点。”
随着监管框架的逐步明朗,美国加密行业能否重拾全球领导地位?业内人士认为,政策环境的改善可能催生类似硅谷在科技领域的影响力,但这一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