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客座观点文章,作者Konstantins Vasilenko系Paybi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业务发展官。
加密货币产品的目标用户与实际受众存在严重错位。那些最具潜力的加密新星鲜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也未能获得开发团队在本地化与优化方面的资源倾斜。当前绝大多数平台仍仅针对西方市场进行构建和优化,导致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的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
然而推动加密货币普及的核心力量恰恰来自这些地区。2024年Chainalysis全球加密采用指数前三甲全部由新兴市场包揽,这一趋势已持续数年。
提升用户参与度与培养忠实客户的有效方案是法币入金通道——该模式在欧美市场已验证其价值。但发展中国家的入金转化率明显偏低:启动KYC流程的用户减少14%,通过审核者下降20%,最终完成交易者降低11%。简单复制西方模式而不进行本地化改造已被证明是无效策略,平台必须根据当地KYC流程、支付习惯及用户行为进行深度适配。缺乏本地化入金方案,大规模普及终将沦为幻影。
开发者仍在为西方市场优化
加密货币理论上是无国界的,但实践中仍存在”护照壁垒”。同一款应用在不同国家可能呈现截然不同的使用体验,因为平台设计往往默认用户精通北美或欧洲银行体系,或假设其具有相似的使用习惯。
简言之,多伦多适用的方案在拉各斯可能完全失效。尼日利亚超96%用户通过移动端注册,使其成为主要访问渠道,这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以桌面端为主的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当产品流直接移植至非正规经济主导、银行渗透率低的地区时,往往遭遇水土不服。
考虑到部分平台甚至缺乏基础入金通道,KYC流程的挑战更为严峻。用户不得不反复进行身份验证才能使用服务,而非享受顺畅的端到端体验。若不改善用户体验,消费者大规模转向DeFi替代方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新兴市场,加密货币仍是极客圈层的小众产品——技术爱好者获得满足,但最需要加密服务的群体却被排除在外。
支付本地化决定未来
要打开新兴市场增长空间,平台必须实施本地化战略。最新案例研究表明,成功关键在于接入当地用户信任且惯用的支付系统。
以南美洲为例,巴西政府推出的即时支付系统PIX已成为行业颠覆者。接入PIX的平台因提供无缝熟悉的支付体验,显著降低了用户流失率。巴西交易所Mercado Bitcoin于2020年整合PIX后,通过本土支付网络实现零手续费即时充值,用户注册完成率大幅提升,早期流失现象明显改善。用户不再需要银行卡或复杂转账操作,仅使用日常支付工具即可完成交易。
真正的本地化还意味着:使验证流程符合地区规范、提供移动优先的多语言界面、针对移动主导且数字素养参差不齐的环境进行专项设计。
优化入金通道,降低用户流失
新兴市场已在全球加密采用指标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兴趣本身无法保证可持续的普及。若缺乏本地化入金方案,平台将在转化漏斗的第一步——法币资金与可信加密资产之间的桥梁构建环节——持续损失潜在用户。
下一波加密普及浪潮的赢家不会是技术最先进的平台,而是那些让技术变得触手可及、符合直觉且具有地域相关性的实践者。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