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作者:Darren Sonderman与Sydney Sonderman,CAC Group金融保险经纪人
数字资产、去中心化金融(DeFi)与资产通证化已不再是边缘概念,它们正在重塑全球金融格局。据预测,未来十年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规模将突破20万亿美元,全球各国正加速构建健全的法律与监管框架。
美国也在积极跟进,特朗普政府正推动稳定币与加密货币市场结构立法,并设立关键工作组以完善监管体系。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正加大投资、鼓励创新,并加快数字资产相关立法的进程。颠覆性技术持续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然而,尽管数字资产与去中心化技术不断重塑金融体系,传统保险行业却进展缓慢,使创新企业面临风险,也突显市场对更具适应性的保险保障的迫切需求。
数字资产正逐渐成为全球市场的主流。
董监高责任保险能否跟上时代步伐?
董监高责任保险(D&O保险)是新兴行业的重要基石,为企业提供风险转移与财务保障,助力吸引资本、推动创新并建立市场信任。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私营企业,无论规模大小、业务涉及传统金融还是前沿科技,几乎每一家企业都需要董事及高管保险。缺乏有效保险保障,企业将难以吸引高质量董事会成员,投资者也可能因运营风险与法律成本却步——而这些本可通过定制化保险予以规避。
尽管有人展望链上保险的未来,传统保险公司对数字资产的接受仍较为缓慢。保险行业偏好确定性,因此许多机构在技术革命初期选择观望。区块链、加密货币、DeFi与资产通证化的风险仍难以量化,导致保险公司持谨慎态度。
即便提供保险,现有保单也往往存在漏洞,赋予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的空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保障。许多数字资产企业难以找到愿为其提供可靠、可预期且高效董监高责任险的保险机构。
面向进行SPAC并购或IPO的企业,定制化的董监高责任险不仅稀缺,还常常缺乏应对特有风险的必要条款。同时,能够保护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机密信息、通证化资产与新技术有效性的技术责任保险几乎尚未普及。
作为基础保障的网络保险,也往往难以覆盖数字资产盗用、勒索软件攻击或国家级黑客行为。保险保障的缺失,使数字资产企业在承担创新风险的同时暴露于巨大不确定性中。
尽管障碍重重,通过专业协商与持续优化,实现有效保险配置仍有可能。
董监高责任保险:定制化是关键
适用于传统金融的标准化保险方案,难以满足数字资产领域的独特需求。
企业亟需定制化、适应力强的保险条款,以确保在法规、技术及基础设施不断演变的背景下仍能获得无缝保障。通常需进行30项以上的关键合同修订,才能使保险真正适用于直接或间接涉及数字资产与颠覆性技术的企业。
这些修订包括删除常见免责条款、明确纳入数字资产类保障,并重新定义保单内容以覆盖机密信息、商业秘密、知识产权、通证化资产、加密货币、稳定币、衍生品、准货币、证券、私钥及其他价值单位。
选择正确且经充分定制的保险,可能是企业能否获得全面保障的关键。那些愿意投入时间定制保险、并积极维护与保险公司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已从中获益。它们将持续获得稳定、可预期的高品质保险服务。保险的价值常在发生理赔时才被意识到,但预防优于补救,事前的保障设计远胜于事后的索赔博弈。
监管:机遇与风险并存
监管透明化是全球推广数字资产的关键,但监管本身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今天的合规操作,明天或成为诉讼依据——美国司法部近期的民权欺诈诉讼便是典型案例。一些原本受司法部、证交会、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等单位鼓励的业务实践,在新政府上台后却成为高额诉讼的对象。政权更迭往往伴随政策转向与法律风险。
历史早有先例。2000年代,银行被鼓励发放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支持的贷款,却随后遭遇监管机构发起的次贷诉讼,而这些机构正是当初政策的推动者。部分保险公司甚至拒赔,导致金融机构陷入重大困境。
正因如此,保险政策必须能够灵活应对监管环境的变化。经验证的有效保单已为客户承担数亿美元的法律费用与和解支出,显著降低高额诉讼带来的财务冲击。
通证经济时代的保险前景
传统金融行业已具备数十亿美元的董监高责任险承保能力,而数字资产与颠覆性科技领域的定制保险承保规模尚在数亿美元级别。随着这些技术逐渐迈向主流,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预计将逐步提升,保险成本也有望下降。
对数字资产领域的创新者而言,获取数百万美元级别、高效且具有战略意义的董监高责任险、职业责任险、技术责任险、网络安全险及犯罪保险,仍是当前至关重要的一步。
观点作者:Darren Sonderman与Sydney Sonderman,CAC Group金融保险经纪人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