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W3C DAO,作者:马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明确表示,香港将稳定币定位为支付工具,强调其作为法定货币的延伸,并非用于投机炒作。这一政策立场清晰划分了稳定币与波动性加密货币的界限,突出了其在跨境支付与结算中的核心作用。
2025年8月,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成为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该条例设立了严格的发牌制度,要求发行方必须持有100%高流动性储备资产,如现金或短期国债,并定期接受审计,以保障币值稳定与用户资金安全。
降低支付成本:跨境手续费从3%降至1%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存在明显不足:
• 高成本:通过SWIFT等传统通道进行跨境汇款,手续费通常高达3%,且涉及多级中介分润;
• 低效率:交易结算通常需要1-3天,影响资金周转效率。
而稳定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以下突破:
• 成本大幅降低:点对点交易模式省去中间环节,手续费可控制在1%以下;
• 实时到账:支持秒级清算,极大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尤其适合大湾区贸易、“一带一路”项目结算等高频率场景。
表:传统支付与稳定币支付成本效率对比
条例防炒作机制:杜绝投机可能
• 资产储备透明化:发行机构需每日报告储备状况,确保1:1足额抵押,杜绝类似TerraUSD的崩盘风险;
• 功能严格限定:法币稳定币仅可用于支付与结算,不支持二级市场交易、杠杆或衍生品,从根本上抑制炒作;
• 实名与反洗钱机制:所有交易需完成KYC验证,资金流全程可追溯,有效防范匿名投机与非法活动。
实际应用:推动实体经济效率提升
• 企业跨境结算:包括中资能源央企和中信集团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申请牌照,计划将稳定币用于大湾区企业间结算,预计可降低3%-5%的汇兑成本;
• 普惠金融服务:东南亚劳工跨境汇款成本从原先的7%大幅降至1%以内,小微商户也可借助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收款;
• 大宗商品与黄金交易:香港正推动建设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将稳定币应用于贵金属跨境结算,实现从仓储、交易到结算的全流程数字化。
许正宇强调:“稳定币是法定货币的延伸,使命在于提升经济效率,而非制造投机泡沫。”
《稳定币条例》的实施标志着香港金融基础设施进入新阶段。通过强监管、低成本和实时高效的支付功能,香港正将稳定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体系,成为推动“去美元化”与全球贸易变革的关键力量。
展望未来,随着合规发行机构陆续落地,以及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H)的推出,稳定币有望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支付自主化的重要工具。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