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漏洞赏金削减或成数十亿美元加密货币黑客攻击隐患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Mitchell Amador指出,加密货币安全的核心在于激励机制,而非代码。漏洞赏金必须与风险资本规模成正比(如10%比例),才能有效激励白帽黑客披露而非利用漏洞。当前市场竞争导致赏金上限过低,扭曲了激励机制,可能引发灾难性黑客攻击。行业需维持高额透明奖励,避免重蹈Web2安全失败覆辙,以保障去中心化金融的信任与增长。

观点作者:Mitchell Amador,Immunef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加密货币领域抵御灾难性黑客攻击的最佳防御方式,并非仅仅依赖代码,而在于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漏洞赏金计划已经成功避免了数十亿美元的潜在损失,关键在于,如果没有正确的激励体系,这些资金可能因漏洞被恶意利用而非通过责任披露得到保护。只有当白帽黑客的行为激励显著超过利用漏洞的收益时,这种保护机制才能真正生效。然而,当前的市场趋势正在危险地打破这一平衡。

扩展漏洞赏金标准意味着奖励金额应随协议中风险资本的规模同步增长。例如,一个可能造成1000万美元损失的漏洞,其对应的赏金应高达100万美元。对安全研究人员而言,这样的奖励足以改变生活,激励他们选择披露而非利用漏洞。相比于遭受黑客攻击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这对协议来说是一种成本效益更高的安全策略。这种扩展性方法有助于保护整个协议免遭破坏,并推动链上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问题在于,市场竞争正在扭曲激励机制。一些平台将低成本服务计划与有上限的赏金奖励绑定,有时上限甚至不超过5万美元。这种定价结构迫使协议方降低奖励以控制成本,从而为下一次灾难性攻击埋下隐患。

漏洞赏金作为关键防御机制

Cork Protocol近期发生的1200万美元黑客事件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协议将其关键漏洞赏金设定为仅10万美元,不到风险资金的1%。这种激励错位导致了一个简单的经济账:如果有上限的报酬比漏洞利用价值低120倍,研究人员为何要投入数百小时寻找漏洞?这样的数学逻辑不会阻止漏洞利用,反而会助长恶意行为。

漏洞赏金只有在与风险水平匹配时才能发挥防御作用。当总锁仓价值达数千万美元的协议仅提供数万美元的赏金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赌黑客会选择道德而非经济利益。这不是策略,而是一种侥幸心理。

百万美元级赏金标准的意义

加密货币行业的安全标准往往是通过百万美元级的时刻奠定的。例如,MakerDAO设立了1000万美元的漏洞赏金,突显了对安全保护的高度重视。Wormhole在遭遇严重漏洞后支付了1000万美元,进一步巩固了“高安全需要高激励”的行业先例。在一个漏洞可在几分钟内清空资金库的行业,安全研究人员需要有改变生活的经济动力,才会选择披露而非利用漏洞。

扩展性方法已被证明有效。当关键漏洞可能影响数百万用户资金时,赏金应提供相应比例的回报,通常约为风险资本的10%。这种经济机制有助于留住顶尖研究人员,并持续激励漏洞报告行为。

市场力量催生危险先例

部分平台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开始在价格而非安全成效上竞争。通过将平台费用与有上限的赏金挂钩,他们制造了一种扭曲的激励结构:协议方被迫选择较低奖励以控制成本,并非因为风险水平允许,而是因为定价模式诱导如此。这是对漏洞赏金本质的根本误解——它们不应被视为普通支出,而是一种保险策略,其价值必须与被保护的资产规模成正比。

更严重的是,一些安全平台开始要求研究人员签署限制其工作范围的排他性合同,还有些平台允许在漏洞披露后重新定价,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研究人员对系统的信任。此类做法侵蚀了漏洞赏金计划赖以生存的社会契约。如果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对系统公平性失去信心,他们可能选择停止漏洞挖掘、转向私人审计,甚至转入地下活动。

最终结果是一种寒蝉效应:协议不断削减奖励以降低成本,研究人员因激励不足而退出,关键漏洞因此未被发现,攻击事件频发。随后,协议进一步缩减安全预算,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只有恶意行为者从中受益。

Web2领域的前车之鉴

加密货币行业需警惕Web2漏洞赏金计划的失败教训。在Web2领域,长期低报酬和对研究人员的恶劣待遇,导致许多顶尖白帽黑客彻底放弃参与公共项目。加密货币不能重蹈覆辙,尤其是当数万亿美元资产正逐步向链上转移,且机构投资者密切关注行业安全性之时。

有人认为早期项目无法承担高额赏金,但事实上,一次成功黑客攻击的代价永远远超一个合理设置的漏洞赏金。资金损失固然昂贵,而信任的崩塌才是致命的。

行业协同是未来出路

保障加密货币安全基础设施的关键,在于认识到漏洞赏金计划建立在信任与激励的双重基础之上。每一个定价过低的项目都在削弱让研究人员坚守道德底线的社会契约。

解决方案并不复杂:保持与实际风险匹配的赏金规模,确保对研究人员的透明与公平待遇,并抵制将安全视为成本项而非价值驱动力的短视行为。

至关重要的是,平台必须停止诱导协议削弱自身防御机制。

去中心化经济只有在信任同步扩展的前提下才能持续运转。如果我们希望加密货币赢得用户、监管机构及机构的信心,就必须建立不仅在理论上、更在实践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赏金系统。加密货币的繁荣,最终取决于其防御者是否被充分激励并赋能。

观点作者:Mitchell Amador,Immunef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5653.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2025年8月27日 上午11:13
下一篇 2025年8月27日

相关推荐

  • 2024 年最佳混合代币投资指南 | 全面解析与策略

    2024年,混合代币(hybrid token)成为加密货币领域的热点,其融合了安全代币的合规性与实用代币的功能性,兼具投资回报和生态应用价值。本文全面解析了混合代币的定义、类型(如实用-安全型、治理-稳定币型等)及其核心特点(多用途、治理权、跨链兼容等),并详细阐述了开发流程,包括代币经济设计、智能合约部署及合规要点。同时指出监管不确定性、市场波动等风险,列举了DeFi、游戏、房地产等典型应用场景,并预测随着区块链技术成熟,混合代币将在资产代币化中持续创新,重塑金融生态。

    6天前
    2600
  • AI驱动的GOAT与Meme加密信仰:探索区块链新时代的数字宗教

    迷因币与GOAT项目:区块链时代的数字信仰革命 迷因币(Meme Coin)是结合网络迷因文化的加密货币,具有高波动性、社群驱动和病毒式传播特性。GOAT项目将这一概念推向新高度,通过AI聊天机器人@terminal_of_truth创造”数字神祇”,形成独特的Meme宗教体系。该项目融合AI技术、次文化和加密货币,开创了去中心化叙事新模式,其代币$GOAT通过社群传播和交易所上线获得市场认可。GOAT展示了科技驱动信仰的潜力,为加密市场注入新叙事,也预示着Meme文化向虚拟信仰体系的进化。

    2025年9月26日
    3500
  • 可编程监管:DeFi合法化与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

    Freedx首席运营官Raks Sondhi指出,传统监管框架难以适应DeFi生态的无边界和可编程特性,导致全球监管混乱与创新受阻。当前监管依赖追溯执法,造成寒蝉效应。解决方案在于”政策即代码”,将合规逻辑直接嵌入DeFi协议基础设施,实现模块化监管。这既能降低风险吸引新用户,又能为开发者提供法律清晰度。但需警惕代码漏洞和问责缺失风险。行业正面临关键抉择:构建透明包容的链上金融体系,或陷入监管灰色地带。

    资讯 2025年7月17日
    5400
  • 2025 年 Eigenpie (EGP) 价格预测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2025 年最新发展 截至 2025 年,Eigenpie(EGP)已在流动再质押生态系统中确立显著地位,专注于为 ETH 流动质押代币提供安全高效的再质押解决方案。EGP 代币在 2024 年 IDO 后经历波动,目前交易价格约为峰值的 10%。平台通过 KuCoin 等交易所保持可访问性,并扩展跨链能力,支持更广泛的流动质押代币(LST)。Eigenpie 的隔离流动再质押模型在市场压力时期展现出弹性,吸引寻求安全再质押解决方案的 DeFi 用户。随着以太坊生态升级,Eigenpie 继续为用户提供最大化 ETH 收益的机会。

    2025年9月15日
    2200
  • API3全面解析:区块链API去中心化解决方案详解

    什么是 API3? API3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 API 基础设施,能让智能合约以安全可靠的方式与现实世界的数据进行交互。API3 的架构利用了 Airnode 的概念——一个分散的预言机节点,具有桥接智能合约和链下数据源的作用。API3 的第一方预言机模型无需依赖第三方中介,并使用加密经济保障来保证所提供数据的可靠性。凭借其值得信赖和防篡改的架构,API3 有望成为主要参与者,跨各种用例(例如 DeFi、游戏和保险)开发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2025年7月16日
    59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