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法院对虚拟货币买卖案件的最新判决与法律解读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作者:黄文颖,干子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25年法院在加密货币纠纷中呈现“审慎接纳”趋势。已完成交付的交易,买家主张退款通常被驳回;未完成交付的,法院支持退款;存在诱导投资或保本承诺的,依《民法典》酌情判责。司法实践正寻求政策合规与现实交易间的平衡。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作者:黄文颖,干子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年来,随着美国、香港等地对加密货币的开放政策不断推进,以及国内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发展,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传统资本甚至部分政府部门开始认可加密货币的资产与投资属性,不再将其简单视为“空气币”或骗局。与此同时,不少普通用户受亲友“炒币暴富”故事吸引,也开始尝试参与加密货币交易。

自2021年“924公告”将加密货币交易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以来,国内政策层面始终保持严格。然而四年过去,政策与司法实践之间逐渐出现温差。尽管监管口径未变,但一线城市法院在民事裁判中已开始尝试对加密货币相关纠纷进行分层处理,部分支持相关民事请求,呈现出“审慎接纳”的趋势。

本文将通过分析最新司法案例,带大家了解2024-2025年各地法院对涉币类案件的最新裁判态度。

(温馨提示:中国并非判例法国家,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参考过往判例,但并不受其绝对约束。)

借U不还?法院判决:必须归还!

2024年6月及2025年1月,文某先后向毛某借款6500U及14400元用于炒币。毛某同意并分多笔将款项转至文某的U币账户。然而借款容易还款难,多次催收无果后,毛某持借条将文某诉至法院。【案号:(2025)浙0109民初4938号】

杭州市萧山区法院认定双方民间借贷关系合法有效,判决文某需归还全部本金及利息。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将6500U按当时汇率1:7.3折算为人民币进行判决,展现出对加密货币借贷事实的认可。

在曼昆律师看来,这一判决体现了司法实践中对加密货币态度的积极转变,相较于早期直接驳回或不予立案的处理方式,更具现实意义与裁判温度。  

成功买币后想“仅退款”?法院:不支持!

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曾认定涉币交易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判令返还已完成的交易款项。这一背景下,出现了一些买家试图通过虚构借款、欺诈等事由起诉,意图“白嫖”加密货币的现象。

然而如今法院对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的认知已显著提升,甚至深圳法院小程序已提供区块链证据核验服务。以下两则案例清晰展示了法院对“反悔式维权”的态度。

  • 案例一:(2025)豫9001民初3862号

2023年2月,郑某通过微信向赵某转账1万元,后主张该笔为借款并诉至法院。赵某辩称该款项系郑某购买2100个USDT的部分支付,且已通过“益生态平台”完成交付。

法院认为,郑某仅凭转账记录无法证明借贷关系成立,结合聊天记录等证据认定该款项属USDT交易款。因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相关民事行为无效,损失由当事人自行承担,故驳回原告诉请。

律师点评:本案属于典型的“反悔式维权”,法院通过事实查明驳回了原告主张,显示出对虚拟货币交易实质的识别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 案例二:(2024)浙0122民初4242号 

原告王某声称受被告李某诱导投资USDT,陆续转账76万元委托其购买虚拟货币,后主张李某未实际购买、平台数据遭篡改,要求返还全部款项。

法院查明,双方构成委托合同关系,但因虚拟货币交易违反政策,合同无效。被告提供银行流水证明其已向第三方转账购币,原告未能举证证明其主张。法院最终驳回全部诉讼请求。

律师点评:该案原告试图以“被骗”为由要回已成功交易的购币款,但法院依据事实做出公正裁判,维护了交易的实际状态。

以上两案分别涉及直接向币商购币和委托他人购币,本质上仍属买卖和委托合同关系。尽管涉币合同无效,法院仍会审查交易背景、证据材料,还原事实本质,并依法灵活处理纠纷。

因此,成功交易后试图通过“借款”“不当得利”等案由要回款项的所谓“0元购”行为,法院通常不予支持。

不是说风险自担吗?为何这些案例中法院支持退款?

  • 案例一:保本承诺须担责【(2025)浙0127民初331号】

被告汪某以高回报为诱饵,诱导原告投资泰达币,并多次出具《保证书》承诺保本保收益。原告转账近159万元后,因交易所停运导致投资受损,仅收回部分款项。

法院认定虚拟货币交易合同无效,但被告通过保本承诺诱导投资存在明显过错,最终判其承担60%的赔偿责任。

律师点评:即便合同无效,若一方存在诱导、承诺等过错行为,仍须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 案例二:收钱未交币,必须退款【(2025)粤0104民初16716号】

原告徐某转账1万元,主张系股票服务费,被告何某称系购币款用于赌球。法院认定虚拟货币交易违法,不受法律保护,但因被告未能证明已交付虚拟货币且平台无法登录,判决退还1万元。

律师点评:即便交易本身不受法律保护,若一方未履行交付义务,法院仍可支持返还款项。

  • 案例三:事后还款承诺有效【(2024)浙0502民初3012号】

原告易某经被告沈某介绍,通过第三方进行USDT跨境汇款,后因中间人失联导致资金损失。沈某事后书面承诺承担16万元还款责任。

法院认定原中介合同因涉虚拟货币交易无效,但沈某的还款承诺构成新的有效合同,判其依约支付16万元及利息。

律师点评:即便原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事后独立、真实的还款承诺仍具法律效力。

律师总结

从2025年司法实践来看,尽管监管政策未变,但法院在具体案件中正展现出更精细、更现实的裁判倾向:

  • 若加密货币已实际交付,买方事后反悔主张退款的,法院通常不予支持;

  • 若一方未履行交付义务,法院可判决退款;

  • 若存在诱导投资、保本承诺等过错行为,法院可依据《民法典》公平原则酌情划分责任。

这些判例反映出司法机关正努力在政策底线与现实交易之间寻求更合理的裁判平衡。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参与任何涉币交易均需强化风险意识,明确权责界限,建议通过合同、聊天记录等方式固定交易事实,防范潜在纠纷。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9341.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6小时前
下一篇 6小时前

相关推荐

  • FXN智能体市场:探索区块链驱动的智能体交易平台

    智能体正从单一语言模型向多模型协同网络演进,形成自治经济环境。FXN作为框架无关协议,构建了AI智能体资源共享市场,通过Resource Agent Hub标准化数字资源,实现安全交易。其经济模型采用80/15/5分配比例激励参与者,代币总量10亿枚。FXN推动AI资源从静态分配转向流动性市场,重塑价值衡量方式。

    2025年7月21日
    4100
  • Solana生态Perp DEX Zeta Markets核心优势与投资价值分析

    Solana生态永续合约DEX Zeta Markets采用完全链上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技术,交易量已突破34亿美元,服务超71,600月活用户。项目近期推出Z-Score积分奖励、做市商激励计划,并即将进行$Z代币空投。作为Solana首个DeFi二层解决方案,Zeta L2预计三季度上线,目标实现10万/秒订单处理能力。团队由金融科技专家组成,三年保持零安全事故记录,获Jump Crypto等850万美元融资。

    2025年8月17日
    1400
  • 观点:智能合约保险机制落后成行业瓶颈,如何突破成关键

    数字资产与DeFi正重塑全球金融,预计现实资产通证化将达20万亿美元。然而,传统保险滞后,尤其董监高责任险难以覆盖数字资产风险,亟需定制化政策以应对监管与技术挑战。保险保障对创新企业吸引资本与防范风险至关重要。

    资讯 2025年8月24日
    1800
  • 可编程IP如何推动加密技术革新浪潮

    Story Protocol构建可编程IP层,通过链上规则实现知识产权(IP)的组合、重构和货币化,解决传统IP孤立、不透明和静态的问题。该协议将IP转化为动态网络,支持创作者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和扩展作品,同时消除高摩擦的链外许可过程。通过数据结构与模块化设计,Story Protocol为IP提供链上标准化和功能扩展,推动去中心化应用生态发展,引领链上文艺复兴浪潮。

    2025年8月27日
    1700
  • 大陆“老钱”投资稳定币时机分析: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

    稳定币正成为全球金融基建前沿,香港、美国近期通过相关法案推动发展。京东金融、圆币科技及渣打银行等企业已展开合规稳定币支付探索,分别聚焦跨境支付、RWA场景及金融机构协作。稳定币的高效、低成本特性冲击传统银行体系,但内地机构面临监管不明确、资本流动限制等挑战。建议从B端支付切入、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利用港澳试点推进跨境业务,在合规前提下分步布局,把握金融基础设施变革机遇。

    资讯 2025年7月21日
    28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