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与数字资产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中国在数字人民币(e-CNY)领域的布局正不断提速。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联合多部门发布《促进和规范电子单证应用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采用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开展跨境支付业务,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这一政策动向,结合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启动本币结算合作框架,以及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正式设立,共同展现出中国以数字人民币为抓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清晰战略路径。
一、政策支持: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迎来重大机遇
网信办发布的《促进和规范电子单证应用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推动电子单证的规范应用,提升货物贸易与运输环节的数字化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并保障各方合法权益与国家安全。其中,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成为亮点:
-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 文件明确支持金融机构在合规前提下,借助电子单证的特性,尝试运用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手段开展跨境业务,推动金融服务创新。
-
提升业务数字化能力: 鼓励贸易、物流、金融等领域企业与机构广泛认可并使用电子单证,加快行业数字化进程,实现提质增效。
-
支持跨境业务服务拓展: 鼓励电子单证系统运营者依法依规为境内外用户提供跨境业务服务,推动电子单证在国际贸易与运输中的普及。
电子单证涵盖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电子保险单等多种形态,以数据电文形式确立各方法律关系。数字人民币与电子单证的结合,将大幅提升跨境贸易的效率与安全性,同时显著降低交易成本。
二、央行持续发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
在政策引导之外,中国人民银行也通过多项举措加速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布局:
-
启动与印尼央行本币结算合作: 2025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共同推出双边本币结算(LCT)框架与二维码互联互通项目,预计同年全面落地,标志着双方支付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
优化CIPS系统: 据海通国际研报,央行近期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规则进行修订,将进一步推动CIPS系统应用,整合跨境支付资源,提升人民币清算效率。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2025年6月,央行在陆家嘴论坛宣布成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旨在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国际业务与金融市场创新。
-
完善计量框架与服务实体: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2025外滩大会上指出,应升级数字人民币计量框架,并借助币串、全局账本等技术优化货币服务,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
拓展多元应用场景: 近期,重庆完成首笔中新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实现数字人民币钱包出款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清算跨境汇款。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出拓展数字人民币在体育消费等场景的应用。
三、数字人民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
中国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其背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战略。在全球美元主导的货币格局中,数字人民币有望提供更多元、更高效的贸易与金融基础设施,降低对单一货币的依赖。
-
提升跨境支付效率: 依托区块链技术,数字人民币实现实时结算、低成本和高效运作,显著优化跨境支付体验。
-
强化货币主权: 面对美元稳定币的全球扩展,数字人民币有助于维护中国货币主权,缓解“数字美元化”对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
-
服务“一带一路”合作: 数字人民币可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与投资活动,推动形成人民币计价结算体系。
尽管市场曾传闻中国将推出人民币稳定币以应对美元体系,但相关消息均未获证实。目前,中国更倾向于通过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以稳健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结语
网信办的政策鼓励与中国人民银行的系列举措,共同构成中国以数字人民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在全球数字金融体系深刻变革的当下,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中国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重塑跨境支付格局的关键工具。随着跨境支付场景不断拓展与机制持续完善,人民币有望在国际贸易与金融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推动更加多元、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注入新动力。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4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