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八大商业银行联合组建该国首个统一金融联盟,将共同推出锚定韩元的稳定币。
这项由开放区块链与DID协会低调协调、金融监督院(FSS)监管的倡议,计划在2026年初启动试点发行。
参与联盟的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友利银行、农协银行、韩国产业银行、水协银行、花旗韩国和渣打第一银行,合计占据全国零售存款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此次史无前例的合作源于境外稳定币使用量激增——2025年第一季度USDT、USDC等美元稳定币在韩交易量达到56.95万亿韩元(416亿美元),较2024年第三季度增长两倍。
“银行业普遍存在危机感,若放任现状,美元稳定币或将主导国内市场。”某银行内部人士向Cryptonews透露。
双轨模式设计:兼顾公信力与应用场景
与以往金融科技主导的尝试不同,该联盟提出双轨发行模式:一种通过信托架构由第三方托管客户资金支持,另一种直接挂钩发卡银行的表内存款。这种双重框架旨在测试可扩展性的同时重建用户信心——2022年Terra-Luna崩盘事件给韩国市场留下了深刻教训。
韩国央行(BOK)对银行主导的尝试给予了谨慎支持,副行长柳相代6月24日表示:”应优先允许银行而非非银行机构发行韩元稳定币,再逐步扩大范围。”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意在让受严格监管的传统金融机构为数字货币发行奠定基础,之后再向金融科技公司或国际机构开放市场。
全球格局下的货币主权之争
该稳定币联盟最清晰地表明,面对数字资产模糊传统货币边界的挑战,韩国正意图重振货币主权。监管机构与银行业共同担忧,境外稳定币持续增长可能削弱韩元在国内数字交易中的地位。
随着日本大型银行推出Progmat Coin,欧洲央行通过MiCA框架为欧元稳定币铺路,韩国正在追赶这些先行者。
尽管部分观察家将韩国的举措视为防御性策略,但也有观点认为这可能使韩元稳定币最终成为游戏、K-pop商品和跨境汇款等领域的区域性清算资产。
从审慎到协同
起源于韩国并造成投资者数百亿损失的Terra危机,曾长期笼罩该国的稳定币创新。但银行提出的全额储备模式,配合即将写入《数字资产法》的透明度机制,旨在重建公众信任。
最终监管批准将取决于金融监督院的风险评估及与央行的持续磋商。
韩元稳定币初期可能整合至数字银行应用与支付系统,重点应用于汇款、点对点转账及银行间结算。若试点成功,该模式或将为韩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长期路线图提供参考。
随着亚洲迅速成为稳定币监管试验的中心地带,韩国银行业巨头正以自主方式将韩元纳入数字版图。现在的问题是:在美元主导地位变得不可逆转之前,韩国能否实现规模效应?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6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