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
-
DBS银行将接受7.36亿美元代币化基金作为回购抵押品,RLUSD正式上线DDEx
Ripple与星展银行、富兰克林邓普顿合作推出基于代币化抵押品和稳定币的交易借贷工具,RLUSD稳定币与sgBENJI代币化基金将在DBS数字交易所上线,旨在连接传统市场与链上流动性,推动机构级代币化证券发展。富兰克林邓普顿还计划将sgBENJI扩展至XRP账本以增强跨链功能。
-
区块链技术如何重塑银行业?全面解析未来金融变革
区块链技术重塑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区块链技术凭借去中心化、透明性和安全性正深刻变革银行业: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流程,降低30%运营成本;加密分布式账本使跨境支付效率提升400%,同时将欺诈风险降低80%。全球已有巴克莱银行、瑞士州立银行等机构开展加密货币托管和交易服务。但监管模糊(如SEC对Ripple诉讼)、系统互操作性不足(以太坊拥堵问题)等挑战仍制约大规模应用。IMF数据显示,该技术若全面落地,每年可为全球银行节省150亿美元合规成本,并覆盖17亿无银行账户人群。
-
日本传统金融巨头Credit Saison推出5000万美元区块链基金,助力美国初创企业连接亚洲市场
日本第三大信用卡公司Credit Saison成立新风险投资基金Onigiri Capital,初始募资3500万美元,重点投资稳定币、资产代币化平台及DeFi等金融基础设施。该基金旨在连接美国初创企业与亚洲数字资产市场,利用其银行资源与监管网络助力项目拓展亚洲业务。尽管当前加密风投市场遇冷,资金仍倾向具有明确机构应用场景的区块链项目。
-
银行去中心化:区块链视角下的未来金融变革
马克·安德森在《乔·罗根经验》节目中警示金融领域”去银行化”趋势加剧,即银行在监管压力下系统性拒绝为加密等合法行业提供服务。Zero Hash披露其80%的银行合作请求因行业属性被拒,尽管持有全美52州支付牌照及纽约Bitlicense等高规格资质。多起案例显示,监管机构通过暗示性审查施压银行切断服务,引发”扼喉行动2.0″的宪法争议——最高法院在NRA诉Vullo案中已裁定此类金融歧视违法。当前120家银行的合作障碍与海外服务畅通形成鲜明对比,暴露美国监管过度导致的创新壁垒。金融中立性危机正将银行业从公共服务变为政治工具,威胁现代经济基础设施的公平性。
-
Ripple与BBVA合作在西班牙推出数字资产托管服务
Ripple与西班牙BBVA银行合作推出数字资产托管服务,拓展欧洲市场。该服务允许BBVA客户通过手机应用直接安全地买卖和持有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符合欧盟MiCA法规。此举旨在满足客户对加密资产日益增长的需求,无需依赖第三方中介。
-
哈萨克斯坦押注国家支持的加密储备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宣布建立国家支持的加密货币储备,将数字资产纳入国家经济体系。该储备由国家银行投资部门管理,优先投资新型数字金融资产,同时推动央行数字货币数字坚戈的扩展,并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与高科技产业投资。
-
稳定币实现产品市场契合,日交易额逼近2500亿美元,华尔街已察觉
2025年7月美国通过《GENIUS法案》,建立首个美元稳定币联邦许可制度,要求全额储备并禁止付息。Stripe与Paradigm推出支付链Tempo,Visa和万事达卡扩大稳定币结算应用。当前日交易量达200-300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2.5万亿美元,企业支付、薪资和跨境汇款成为核心应用场景,但监管碎片化和利息政策争议仍是挑战。
-
美联储警告:银行若忽视区块链应用将面临边缘化风险
美联储副主席鲍曼敦促银行采用区块链技术,否则将面临边缘化风险。她强调,区块链在资产代币化和防欺诈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提升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并扩大市场准入。监管机构需积极拥抱创新,推动技术从试点走向主流应用,以维护金融体系的活力与竞争力。
-
美联储表示美国银行应无惧处罚服务加密货币
美联储副主席鲍曼宣布央行取消银行声誉风险审查,确立四大监管原则推动区块链整合。政策转向旨在解决加密企业因监管不确定性导致的银行服务中断问题,强调合法业务不应受罚,同时要求监管适应技术创新以保持美国竞争力。
-
亚洲强国日本与韩国加快推进稳定币监管进程
日本和韩国正加速制定稳定币监管规则。日本金融厅正审查日元稳定币计划,东京金融科技公司JPYC将主导发行1万亿日元规模的稳定币,用于跨境支付和企业交易。韩国金融委员会拟于10月提交稳定币法案,明确发行要求及风险管理规范。两国行动反映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加密行业这一快速增长领域的监管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