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Avail联合创始人Anurag Arjun的特约观点文章
下一代金融架构不仅将加速资金流动——更将使价值、身份和权益在割裂的系统与现实机构间实现可验证、可执行。
每次构建新支付系统时,我们都在重复铺设轨道。每个新身份解决方案都孤立运作。”就像为每辆新车修建专属道路”,Siddharth Shetty在迪拜与我的深度对话中如是说。历经十年区块链创新,我们提升了交易速度…却仍未实现价值、身份与协议的大规模协同。问题不在于速度,而在于道路互不相通。
如诸位所知,Siddharth是”金融互联网”(Finternet)的联合提出者——这个金融基础设施框架最初见于Nandan Nilekani与Agustín Carstens(国际清算银行)2024年发表的奠基性论文。他同时是印度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核心架构师,推动印度多项数字创新实践,并为多国政府提供数字基建战略咨询。
随着讨论深入,我们意识到这远不止关乎技术或政策。Siddharth构想的金融互联网极具魄力:既具备互联网的开放互操作性,又拥有现代金融体系所需的保障机制、可验证性与可执行性。用他的话说,这是”让价值像当今信息一样自由流动的世界”。
重构金融道路
当前金融基建的根本问题在于碎片化、孤岛化,且常为新用例推倒重来。每个金融产品或服务都伴随专属基建的冗余建设。跨境连接依赖昂贵的双边协议,全球协同仅限少数专有网络。这造就了边缘高效、核心割裂的全球金融体系——即便最发达经济体也深陷双边连接网络、 fragmented ledgers与割裂身份系统的泥潭。
试想当你的信用分数锁死在另一金融系统时申请抵押贷款。现今的资产质押往往需要同步三个独立系统:资产账本、法律登记与借贷平台——全都通过脆弱的集成与对账方案衔接。这不仅是技术鸿沟,更是协同缺失。
金融互联网本质是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统一普适的金融协同层。不仅追求支付提速或资产标准化,更是运用密码学工具与可验证凭证重构金融高速公路,使所有权可验证、权益可执行、协议可跨系统跨司法辖区履行。由此为商业体、个人与机构开启新可能,推动更广泛参与安全可扩展的金融生态。
金融互联网的突破性
尽管”价值互联网”的探索屡见不鲜,金融互联网通过务实架构选择与制度融合独树一帜。不同于早期尝试或沦为封闭系统或试图绕开机构,它被设计为开放的基建层——犹如金融界的TCP/IP协议。不重复造轮子也不摒弃有效方案,而是在架构中内嵌协同机制,使数字资产、身份凭证、合规规则与法律监管无缝互操作。
在区块链领域深耕多年,我见证了价值流动的加速进程。但速度本身无法解决协同难题。连接加密原生世界与现实体系不仅需要更快轨道,更需能无缝互联数字资产、验证身份与制度规则的高速路网。
这一理念令我振奋,因其正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而非逃避。金融互联网这类共享数字基建可提供技术赋能与制度信任并存的协同层。
扩展可行方案与构建规模适用系统存在本质差异——我们需要思维转型:不仅追求更优区块链,更要打造能跨司法辖区、资产类型与制度成熟度灵活适配的体系。
回到未来:重拾可验证性与可交易性
Siddharth的类比令我难忘:”这像是一种回归未来的情境。物理世界中,纸币、股票凭证、地契等token可亲手交割即完成交易。凭证随物流转。”
这种简单有力的模式本质是自包含的。现金交易无需外部系统在线、同步或集成——信任内嵌于实体货币本身。
回望金融数字化进程,我们在获得扩展性与效率的同时,丧失了这种简洁性。如今某个通证可能存在于一个账本,其所有权凭证在另一系统,相关法律规则又存储于完全不同的平台。即便基础交易也需要API、双边集成与机构中介的脆弱协作。结果?低效、复杂与割裂。
现代金融架构的核心使命,是以可编程性优势重获物理世界的简洁自主。这需要两大基础能力:可验证性(无需持续联系发行方即可独立验证身份、凭证或资产来源与有效性);可交易性(通过可执行、可审计、跨系统通用的密码学流程,实现产权租赁、资产质押等状态变更操作)。
这些术语虽专业,却指向人性本质需求:在不可见系统中保持自信、自主与认可的行动能力。这将用户重新置于中心。
过去十年我们夯实了技术栈基础,未来十年需构建融入现实场景的体系——不仅转移资金,更承载权利、规则与认可;不仅完成交易,更实现协同;让用户无需理解底层技术即可跨境使用。
建设者的新画布
这些构想已非空中楼阁。房地产、能源、资本市场与稳定币领域正开展真实试点。金融互联网实验室正与机构、金融企业及加密原生建设者合作测试可验证凭证、可编程流程与互操作账本。技术栈日趋成熟,当前焦点转向可用性、采用率与运营模式。
这一历程揭示了区块链的真正潜力。虽然账本基建与交易轨道表现强劲,但在现实资产对接、溯源与链外验证方面仍存短板。关键挑战在于连接加密工具与现实协同,实现资产与协议的跨系统安全执行。
对开发者,这是构建隐藏密码学复杂度同时保留可验证性、隐私与合规的应用的召唤——可编程钱包、互操作合约、让信任可视化却不暴露底层机制的交互界面。
对机构,这是通过发行通证化资产、验证凭证或将可编程服务集成现有系统来参与共享基建的机遇——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对监管者与政策制定者,这是将关注点从强制执行转向将信任、问责与用户保护嵌入可编程基建的契机。
金融互联网代表一种可行路径——使数字资产创新与制度信任、全球适用性协调的实践框架。现在仍是塑形期,画布广阔无界。
当下关键不仅在于造更好的车,更在于确保修筑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