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 Custody
-
James Howells从垃圾填埋场到区块链:代币化丢失比特币(BTC)的传奇故事
英国程序员James Howells在丢失含8000枚BTC(现价约9.05亿美元)的硬盘12年后,宣布放弃从垃圾填埋场挖掘的计划,转而开发受此启发的DeFi代币项目。该代币将象征性代表无法找回的比特币,并基于比特币二层网络构建。此前Howells尝试过法律诉讼、无人机勘测等方案均告失败。其故事已被好莱坞买下版权,将改编为纪录片《埋藏的比特币》。业内人士评价该代币更像”叙事驱动的模因币”而非实际投资。
-
如何设立比特币遗产计划:确保逝者加密货币资产安全传承
关键要点 加密货币继承计划至关重要,私钥丢失将导致比特币、以太坊等资产永久无法恢复。 有效计划需包含资产清单、安全访问说明和可信执行人,确保继承人合法获取数字资产。 通过加密文件或去中心化工具保护隐私,避免在公开遗嘱中暴露敏感信息。 平衡托管与非托管方案,避免资产全存交易所或不当共享密钥等常见错误。
-
ETF热潮威胁比特币(BTC)自托管传统:投资者面临新选择
比特币现货ETF获批后引发市场结构性变化:自2024年1月起,链上数据显示比特币自托管率持续下降,活跃地址数从100万锐减至65万(2019年以来最低水平)。贝莱德等机构ETF产品吸引超500亿美元净流入,其IBIT基金以830亿美元AUM持有70万枚BTC,创ETF史上最快增长纪录。同时上市公司BTC持仓量同比增长58%达125家,超250个机构通过ETF/财政公司等合规渠道配置比特币。这一趋势既推动比特币融入传统金融体系,也引发关于偏离”个人主权”原始理念的争议。
-
将人权融入加密货币:不仅是选择,更是核心基础
区块链技术正面临信任危机,根源在于设计价值观而非技术本身。加密货币的合法性取决于将人权原则(如自我托管、隐私默认设置和普遍人格验证)嵌入系统架构。Web3需要以人为中心的基础设施,通过伦理设计实现真正去中心化。当前是关键时刻,必须将数字权利内化为协议层的核心要素,避免重蹈Web2权力集中的覆辙。建设者需在保持技术开放性的同时,确保系统对用户而非资本负责。
-
加密货币抵押贷款规则需适应自我托管现实
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拟允许加密货币作为抵押贷款资产,但需避免强制要求托管在受监管交易所的错误解读。自我托管是加密货币安全架构的核心,通过链上记录可验证资产所有权。合理的抵押贷款框架应兼容自我托管与托管模式,采用风险分层和减值评估,而非强制适配传统金融模式。政策制定者需加强技术认知,避免忽视去中心化特性,才能构建兼顾创新与金融稳定的监管体系。
-
Circuit Launches Recovery Syste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ermanently Lost” Cryptocurrencies
区块链安全公司Circuit推出面向机构的加密货币自动恢复系统,通过AAE技术可在私钥丢失或遭遇威胁时自动转移资产至安全金库。首批客户包括阿联酋托管机构Tungsten和基础设施服务商Palisade。CEO Harry Donnelly指出,密钥遗失和托管失误是阻碍主流采用的关键风险,机构将资产可恢复性视为基本需求。目前约11%-18%的比特币已永久丢失,虽然部分人视之为”网络捐赠”,但机构更关注风险管控与资产保全。
-
Michael Saylor预测比特币(BTC)价格将在2046年达到2100万美元 – 最新战略分析
MicroStrategy创始人Michael Saylor在BTC Prague 2025大会上预测,比特币价格将在21年内突破2100万美元,较其去年1300万美元的预期大幅上调。Saylor指出,美国政策转变是关键推动力,包括政府建立比特币储备、推动加密法案及总统宣布打造“比特币超级大国”等突破性进展。他创立的Strategy公司(原MicroStrategy)目前持有592,100枚BTC,但存储方式仍保密。大会期间,硬件钱包商Trezor展位吸引超5000名访客,反映市场对自主托管需求旺盛。Saylor的乐观预期基于监管突破与行业加速发展。(1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