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领域,L2BEAT这个名字正逐渐从默默无闻走向聚光灯下。这个曾经被简单视为”以太坊Layer2数据可视化平台”的项目,在今年6月推出Layer2风险评级指标后,其影响力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俨然成为以太坊Layer2生态中不可或缺的”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的力量不容小觑。《世界是平的》一书曾这样描述:”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评级机构。”从亚洲金融风暴到次贷危机,评级机构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Web3这个标榜”去信任化”实则依赖”社会共识”的领域,风险评级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随着模块化区块链概念的兴起,一套能够客观评估不同Layer2风险等级的指标体系变得尤为关键。特别是在Layer2生态已经承载近百亿美元资产的当下,如何有效识别潜在风险、及时预警投资者,已经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Vitalik曾在2022年的一篇博客中指出,当前大多数Rollup项目都还不够成熟,普遍依赖”辅助轮”机制来维持运行。这些”辅助轮”反映了项目对人工干预和社会共识的依赖程度——依赖越少,去信任化程度越高,风险自然越低。
以Optimism为代表的乐观Rollup大多尚未部署欺诈证明系统,这显著提高了风险等级;像Immutable X这样将数据可用性(DA)放在以太坊链下实现的方案,或是Starknet这样缺乏强制提款功能的设计,都难以达到与以太坊同等级别的安全性。更令人担忧的是,几乎所有Layer2项目都保留了”后门”——通过多签管理合约代码,随时可以修改状态哈希。
基于对”辅助轮”依赖程度的不同,Vitalik将Rollup划分为Stage 0、Stage 1和Stage 2三个等级。L2BEAT在社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这套分类体系。Stage 0是最低标准,要求项目必须自称Rollup、交易数据完全上链,并提供开源全节点。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项目才会被L2BEAT认可为真正的Rollup。
Stage 1则要求项目必须部署欺诈证明/有效性证明系统,确保状态转换的有效性。以Arbitrum One为例,其挑战者白名单包含Consensys、以太坊基金会等9个独立实体,有效防止了错误状态哈希的发布。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强制交易机制绕过排序器直接提款,合约升级也受到12天时间锁和多签委员会的双重制约。
目前仅有Arbitrum One、dYdX和zkSync Lite达到了Stage 1标准。而Stage 2作为最高等级,要求完全去除”辅助轮”,实现真正的去信任化。这类Rollup需要取消欺诈证明的白名单限制,合约升级至少要延迟30天,或者干脆不可升级。目前符合这一标准的只有Fuel V1和DeGate两个项目。
以Base、Arbitrum One和Fuel V1三个不同安全等级的项目为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评级标准。Base作为Stage 0项目,既没有欺诈证明系统,也不具备强制提款功能,完全依赖社会共识来约束项目方行为。Arbitrum One则通过完善的欺诈证明系统和多重安全机制,将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而Fuel V1虽然实现了最高级别的安全性,但由于合约完全不可升级,导致迭代困难,最终影响了生态发展。
展望未来,在欺诈证明与有效性证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背景下,大多数Rollup项目可能仍将保留安全委员会机制和合约可升级性。Arbitrum One凭借相对完善的安全设计和丰富的生态应用,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而像Base这样主要依靠营销的项目能否持续增长,还有待市场检验。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Web3世界,L2BEAT这样的风险评级机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套清晰、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不仅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明智决策,更是推动整个以太坊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