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协议的规则与策略:关键要点解析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文章探讨以太坊规则集的动态演变特性,指出区块链规则本质上是可优化的工具而非绝对真理。重点分析MEV(矿工可提取价值)对以太坊生态的负面影响:验证者为获取超额收益纵容三明治攻击等恶性MEV,导致DeFi用户体验恶化。当前MEV-Burn提案通过销毁部分交易费试图缓解问题,但存在未有效补偿受损用户、无法解决CeFi-DeFi套利等缺陷。文章强调协议变更需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网络健康,同时对比特币面临的通胀漏洞、2106时间戳危机等固有挑战进行横向比较,揭示所有区块链都面临规则集迭代的必然性。

以太坊开发者常常被视为游戏规则的改写者。这种看法对那些坚信区块链规范绝对可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规则本身并不决定游戏的玩法,而是为游戏提供了可能的玩法框架。

规则集勾勒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的空间,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操作组合;而玩家的策略则决定了游戏实际的发展路径。这些策略在不断演变,不断试探着规则定义中的漏洞和意外行为。当开发假设被现实证明无效时,难道不应该对规则集进行调整吗?

在探讨以太坊现状和未来时,如果忽略比特币同样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样的讨论将缺乏全面性。比特币的发展道路并非其追随者所想象的那般一成不变。实际上,比特币也面临着通胀漏洞、2106漏洞、Ordinals的出现以及安全模型的长期不确定性等问题。

现实情况是,没有任何一个区块链拥有完美无缺的规则集。以太坊社区选择不追求纯粹的理想主义,这实际上是一种务实的优化选择——正如比特币社区坚持保持其纯粹性一样,即便这可能影响其公共组织的融合。

以太坊选择了拥抱协议的变化,因此其规则集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从2015年7月诞生至今,以太坊的货币政策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发行量减少、基本费用销毁机制引入,以及从工作量证明转向权益证明。然而,当前以太坊最受关注的两个主题是战略优化问题。虽然以太坊规则集允许这些发展,但网络却忽视了提案者与构建者分离(通过MEV-Boost供应链)的普及以及流动性质押协议的大规模采用。

有些事情协议无法预见,但必须考虑其发生的可能性。从协议的绝对主义视角来看,这种说法可能显得矛盾,因为协议本质上只能处理它”看到”的内容。真正重要的是参与协议执行的所有主体的期望,包括验证者、用户以及整个”社区”。

以太坊社区需要共同决定网络应该关注什么,以及社会共识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有时,社会层面会意识到网络的简化内部模型已经不再适用。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需要重新调整平衡,修改规则集以优化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

区块链协议的规则与策略:关键要点解析

Vitalik勋爵称量MEV-burn(约2024年)

本文主要探讨MEV的现状,关于流动性质押的话题值得另文详述。

质押收益的复杂性

权益证明机制中的经济激励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我们曾指出,向质押者提供收益实际上造成了与工作量证明和法定系统的重大差异。在一个开放参与质押的系统中,更高的发行量会激励持有者选择质押,而不是像传统通胀那样刺激消费,这实际上降低了资产的流动性并减少了净支出。

要促进更多链上活动,关键在于调整代币经济中的权重分配。生态系统需要降低质押的吸引力,减少价值贬值的担忧,才能刺激更多的交易需求。

权益证明机制始终在调控货币流通速度

这个优化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的是,发行量并非唯一的考量因素。当前规则意味着协议还需要平衡高度波动的执行层和MEV奖励,但实际上对这些因素缺乏有效约束。

如今DeFi领域的现状既在预料之中又令人担忧。验证者群体普遍接受恶性MEV来补充收益,放任不法分子操纵DeFi交易——只要他们将大部分收益转交给提议者就能得逞。

社区中的正邪双方、验证者和搜索者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既损害了用户的DeFi体验,又提高了质押的收益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恶性MEV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短期优化选择。

bloXroute实验室首席执行官Uri Klarman(曾运营过唯一道德中继,现已因使用率低而停运)在最近的Blockworks 0xResearch播客中精准描述了这一现象:MEV-Boost订单流拍卖让提议者找到了区块产出的局部最大值,但结果却远低于全局最大值。

Klarman认为,订单流拍卖和交易操纵导致的DeFi低效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了提议者获得的额外收益对以太坊价值主张的损害程度。

我们最初认为这个观点过于理想化,但数据显示整体MEV奖励实际上相当有限。截至9月15日的100天内,执行层奖励年化仅为0.81%。其中三明治攻击通常占30-50%,这意味着普通验证者通过选择非道德中继每年只能获得约0.4%的超额收益。如果这些恶性交易确实降低了DeFi的可用性并每年影响以太币价格超过0.4%,那么非道德中继的存在对提议者来说完全是得不偿失!

现实世界往往更看重短期优化。

从博弈论角度看,提议者陷入了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却未能意识到这是一场重复博弈。他们对短期策略的选择扭曲了长期奖励结构,由此产生的规则变化将深刻影响验证者群体未来的盈利能力。

区块链协议的规则与策略:关键要点解析

MEV-Burn传统上被视为长期网络优化方案,但提议者策略的负面外部性迫使代币经济重新平衡。如今它已成为热门话题,实施时间表只会不断提前。

MEV-Burn的深层意义

虽然超音速货币的支持者热衷于MEV-Burn的模因潜力,但过分关注代币供应变化反而淡化了这次升级的真正价值。

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区块间费用差异将质押变成了抽奖游戏。这种不稳定的被动收入形式使得质押激励越来越难以平衡。波动性奖励会导致安全支出过高,增加中心化风险——因为大多数验证者更倾向于稳定收益而非冒险,这进一步强化了大型托管服务和流动性质押协议的主导地位。

区块链协议的规则与策略:关键要点解析

概念层面的挑战

我们认为主要提案既有积极意义,也存在明显缺陷。

最大的问题是MEV销毁侧重于将低效交易的成本分摊到整个网络,而非补偿受影响的用户。理想方案不应销毁代币,而是将ETH返还给受损用户,支持他们继续使用网络。

区块链协议的规则与策略:关键要点解析

来源:https://twitter.com/Data_Always/status/1703055954491695306

销毁代币是最简单的选择,或许也是最符合可信中立原则的方案。但如果追求简单性,以太坊可能就不是合适的区块链。MEV社区值得探索更多替代方案。

另一个思路是:许多低效问题或许可以通过改善用户体验而非协议变更来解决。虽然这将责任转移给了钱包、dApp和社区教育,但为了避免增加协议复杂性,这种权衡可能是值得的。

CeFi-DeFi套利现象

除了三明治攻击,最受操纵的网络参与者当属DeFi流动性提供者(LP)。协议外的提案者与构建者分离催生了一批专门从事CeFi-DeFi套利的集成构建者-搜索者。

以太坊以12秒为周期运行,在此期间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订单簿处于冻结状态,而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仍在持续进行。在高波动时期,这些经验丰富的构建者-搜索者在两类交易所间进行套利,并通过订单流拍卖出价来最大化从流动性提供者处提取价值。流动性提供者本应通过服务零售交易者获利,但随着恶性MEV赶走散户用户,他们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这类CeFi-DeFi套利是MEV波动的主要来源,也是销毁提案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当前提案对其影响有限。

现有假设认为集体出价呈均匀或可预测分布,但由于套利的波动风险,综合搜索-构建者倾向于在拍卖最后时刻出价。由于当前提案仅在前10秒内销毁出价,经常会错过这些突增的交易。

区块链协议的规则与策略:关键要点解析

SMG提供了对区块17,195,495的更详细分析。

时间博弈

虽然常说以太坊有固定的12秒出块时间,但这其实是个过度简化的说法(也是写入区块链数据的一个奇特之处)。对等网络传播并非即时完成,因此系统设计了缓冲区来解决固有延迟。但问题是需要为最慢的网络参与者设计这些缓冲区,而MEV供应链运行速度极快,这激励提议者玩时间游戏——延迟到规范区块时间之后签署区块,以接收尽可能晚到的出价。

在当前网络参数下,这种时间博弈导致时隙结束后的中位区块签名时间约为774毫秒。这既保证了区块获得所需证明的时间,又为提议者带来了更高收益。

正如CeFi-DeFi套利部分所述,区块内交易速度并不恒定,但当前时间游戏使提议者奖励中位数增加了6.5%。这应该被视为最小值,调整区块内交易速度只会进一步提高延迟价值。

本文不打算基于证明时间模拟销毁后的动态,但需要指出的是,在MEV-burn环境下,风险回报将发生巨变。提议者不再为获取额外0.774秒价值而冒险损失12秒奖励,而是只需承担损失2秒奖励的风险。这意味着最低奖励增加了39%,这将激励提议者采取更冒险的策略,可能影响网络稳定性。

MEV-Burn的最终形态

我们对MEV最终形态的看法如下:

通过前端改进和mevblocker.io等协议的采用,三明治攻击和恶性MEV将大幅减少80%。

CeFi-DeFi套利的MEV支出基本不受影响,MEV-burn将捕获其25%的价值。

提议者采取更激进的时间策略,区块签名时间中位数增至1.25秒,导致网络稳定性轻微下降,但时隙利用率仍保持在98%以上。

来自公共交易的优先费对销毁贡献最小,约占所有链上小费的25%,销毁效率约为75%。

因此预计约40%的MEV将被销毁,但我们认为所有销毁预估都应减半。

追求理想方案

大型提案池(如Lido、Coinbase等)应该审慎考虑MEV的未来。如果他们能够切实降低区块内的恶性流量,或许可以考虑采取不那么激进的销毁策略。目前所有矿池都需要优化MEV提取以保持竞争力,但这可能为软性自我约束和监管合规提供机会,对所有持有者都有利。

MEV-Burn提案应优先考虑销毁私人订单流而非公共优先费。销毁应被视为最后手段,优先考虑将费用重新分配给原始交易地址。

脚注A:比特币的通胀漏洞

在比特币早期中心化阶段,一个整数溢出漏洞意外创造了超过1000亿比特币。中本聪设计了一个紧急软分叉,召集矿工忽略最长链(按现今标准这是禁忌),重写了区块链历史,永久改变了数小时的记录。这本质上是一次内部攻击有效区块链以恢复系统的战略行动。

脚注B:2106漏洞

比特币代码库设计存在缺陷,遗留问题难以修复。最严重的当属2106漏洞——比特币核心代码中的时间戳将在约84年后溢出,导致网络瘫痪。唯一解决方案是不兼容的硬分叉,但如今许多比特币爱好者表示永远不会这样做。届时区块链将停止出块,别无选择。

脚注C:Ordinals现象

Ordinals是区块链上出现的意料之外但合法的策略典范。虽然相关分叉讨论已被搁置,但2023年3月出现了大量将其从协议中移除的呼声和建议。

脚注D:比特币的货币政策挑战

比特币挖矿奖励从高度可预测的补贴转向极不稳定的费用奖励,导致严重的网络稳定性问题。当区块间费用差异超过补贴时,矿工失去在最长链上构建的动力,重组风险急剧上升。未来几十年将面临选择:是忍受网络退化还是修改奖励结构——我们个人支持指数费用平滑方案。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353.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2025年8月17日 下午7:03
下一篇 2025年8月17日 下午7:39

相关推荐

  • 全面解析EigenLayer:区块链创新协议深度指南

    EigenLayer摘要 EigenLayer是以太坊再质押协议,允许用户将已质押的ETH重复用于其他dApp的安全保障,获得额外收益。其核心机制包含: 共享安全性:验证者通过再质押ETH为AVS(主动验证服务)提供安全保障 开放市场:验证者与AVS自由匹配形成动态生态系统 三大功能:支持自定义去中心化、罚没条款及高吞吐数据可用性层EigenDA 项目已获6450万美元融资,质押量超17.7万ETH,近期新增6种流动性质押代币支持。通过资本复用提升网络安全性,为开发者提供创新基础设施。

    2025年8月4日
    5100
  • 解析AI人才价值:为何我们需要全新的评估语言

    DINQ项目致力于革新科技人才评估体系,通过AI原生平台整合学术与工程贡献的多维度分析。该平台突破传统单一指标(如论文引用数),深度解析研究质量(会议等级、作者权重)和代码影响力(GitHub项目复杂度),并首创数据驱动的薪资估算模型。面向招聘方、投资人和从业者,DINQ提供”技术指纹”级人才画像,推动更公平的价值认知。其核心价值在于将论文与代码视为同等创新载体,填补了行业在人才量化评估与真实价值创造间的鸿沟。

    币圈百科 2025年8月4日
    3000
  • 揭秘中本聪真实身份:区块链创始人背后的未解之谜

    近期”澳本聪”Craig Wright承认伪造中本聪身份,再次引发社区对比特币创始人真实身份的探讨。2008年,化名中本聪的神秘人物发布比特币白皮书,开创加密货币新时代,但其真实身份至今成谜。中本聪在2009-2011年间活跃于社区后彻底消失,留下诸多线索却无定论。多位候选人如Nick Szabo、Hal Finney等被推测,均无法确证。中本聪的消失或许正是其对去中心化理念的终极践行。

    2025年9月16日
    1000
  • Starknet在Grinta升级后重大中断后恢复区块生产

    Starknet以太坊L2网络在中断超四小时后恢复出块,回滚至区块1,960,612,期间部分交易需重新提交。团队承诺发布事件报告并改进系统。受此影响,STRK代币下跌5%。此次故障发生在“Grinta”升级后,该升级引入三节点共识机制和预确认功能,提升出块速度并优化费用结构。

    2025年9月2日
    1200
  • Galaxy Digital 解析加密货币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及未来机遇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融合报告摘要 本报告深入探讨加密货币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聚焦三大创新领域: 1. 去中心化计算协议 Akash、Gensyn等项目构建GPU算力市场,解决AI训练资源短缺问题 Bittensor首创”智能证明”机制,激励分布式AI模型协作 当前GPU利用率达44%,高端A100芯片需求超90% 2. 零知识机器学习(zkML) EZKL、Giza等工具实现AI模型输出的链上验证 应用场景涵盖DeFi风控、链上游戏、身份验证等领域 Modulus研发专用证明器,降低证明成本达80% 3. 自主AI代理 Morpheus、Fetch.AI等协议构建代理经济基础设施 闪电网络实现代理微支付,解决API访问成本问题 未来或实现非确定性复杂任务自主处理 当前融合面临算力成本、监管合规、用户体验等挑战,但去中心化计算抗审查、zkML可验证性、代理经济等特性展现出独特价值主张。随着基础设施完善,两类技术的深度协同将释放更大潜力。

    2025年9月23日
    11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