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比特币网络目前涌现出多种智能合约解决方案,其中Ordinals协议和RGB协议已成为最受关注的两大主流方案。
Ordinals协议的诞生为比特币网络带来了智能合约开发的可能性,其安全性直接与比特币区块链绑定。然而该协议存在明显缺陷:所有资产转账都需在比特币主网完成确认和记录,且必须与1个sats的转账绑定。这不仅导致高昂的手续费,还加剧了本就处理能力有限的比特币主网拥堵问题。
RGB协议则创新性地采用了链下通道和批量打包交易机制,显著降低了资产转移成本并提升了交易速度。其独特的客户端验证模式大幅减少了网络运行所需记录的数据量,有效提升了网络可扩展性。但RGB协议在优化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链下记录存在安全隐患,客户端验证机制虽然减少了数据量却拖慢了验证速度。
本文将从安全性、可扩展性、交易费用、交易速度等多个维度深入比较Ordinals与RGB协议,并探讨RGB协议未来的发展前景。
1. 市场总览
当前比特币占据整个加密市场约49%的市值,但其发展面临严重瓶颈:脚本语言不具备图灵完备性、主网缺乏智能合约功能、交易速度缓慢。为解决这些问题,比特币开发者们在扩容和提速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主要形成了四种解决方案。
RGB协议作为比特币网络上的二层协议,其核心交易数据存储在BTC主网上。该协议充分利用比特币的安全模型,支持创建具有定制属性和智能合约功能的代币。RGB协议最早由Peter Todd于2016年提出,在2023年比特币智能合约开发热潮中重新获得关注。
2017年8月实施的隔离见证(SegWit)升级通过分离交易信息与签名信息,将有效区块大小从1M提升到4M,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络拥堵。但受限于比特币区块本身的容量限制,这种扩容方式的效果有限。
闪电网络作为比特币的二层扩容方案,允许在不访问区块链的情况下进行交易,显著提高了吞吐量。目前已有OmniBOLT、Stacks等实现方案,但闪电网络面临着中心化风险的问题。
侧链技术则是在比特币网络之外构建一条与主网1:1锚定的侧链,虽然交易性能有所提升,但永远无法达到比特币主网的安全级别。
图片来源:Dune
今年3月以来,比特币网络的交易费用和BRC20协议资产交易量均出现激增。5月初BTC主网交易费达到峰值,虽然此后有所回落,但BRC20资产的交易量仍保持高位。这表明即便铭文热度下降,比特币网络智能合约生态的开发热情依然高涨,开发者们仍在持续探索最优解决方案。
2. Ordinals协议
2.1 Satoshi编号
比特币网络中的Satoshi与以太坊的wei不同,它不是以数据形式直接记录,而是通过地址持有的UTXO计算得出。区分不同sats需要先区分不同UTXO,再对同一UTXO下的sats进行区分。前者相对简单,因为不同UTXO对应不同的区块高度。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对同一UTXO下的sats进行编号,Ordinals协议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先入先出原则的解决方案。
区分不同UTXO时,BTC Builder从UTXO被挖出时就开始记录,每个UTXO对应唯一的区块高度。例如区块高度为0的区块包含[0,1010-1]编号的sats,高度为1的区块包含[1010,2∗1010-1]编号的sats,以此类推。
对于同一UTXO下特定sats的区分,Ordinals协议采用先入先出原则。当UTXO作为输入产生输出时,靠前的输出对应序号靠前的sats。例如区块高度为2的矿工A要转移50个BTC给B,A获得[2∗1010,2.5∗1010-1]编号的sats,B则获得[2.5∗1010,3∗1010-1]编号的sats。
图片来源: Kernel Ventures
2.2 Ordinals inscription
比特币网络最初通过OP_RETURN操作符提供80字节的存储空间,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复杂代码逻辑的需求。经过SegWit和Taproot两次软分叉升级后,比特币交易现在可以提供4M大小的存储空间。利用这个空间,我们可以写入ordinals铭文,实现文本、图片上链或BRC20协议token发行等功能。
2.3 Ordinals的不足
虽然Ordinals协议显著提升了比特币网络的可编程性,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Ordinals协议的安全性无法与比特币网络等同。该协议无法防止铭文重复上链,无效铭文的识别需要依赖链外协议。作为一个新兴协议,Ordinals未经长期测试,存在潜在风险。同时,底层服务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用户资产损失。
在交易效率方面,由于铭文篆刻必须通过隔离验证区完成,每笔资产转移都对应一笔UTXO花费。受限于比特币网络约10分钟的出块速度,交易过程无法加速。此外,铭文上链还会增加交易成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Ordinals协议可能损害比特币原有属性。由于Ordinals资产与比特币网络中有价值的sats绑定,其使用本身就造成了比特币原生资产的异化。铭文上链带来的矿工费激增也让许多比特币支持者担忧这会损害比特币原有的支付功能。
3. RGB协议
随着网络交易量激增,Ordinals协议的缺陷日益凸显。长期来看,这些问题不解决,比特币智能合约生态将难以与具有图灵完备性的公链竞争。在众多替代方案中,RGB协议因其在可扩展性、交易速度和隐私性等方面的突破性改进而受到开发者青睐。理想情况下,基于RGB协议构建的比特币生态资产在性能上可媲美图灵完备公链上的资产。
3.1 核心技术
RGB协议采用独特的客户端验证机制,将交易验证过程放在链下进行,信息仅在交易双方之间传输。接收方完成验证后,无需像比特币主网那样实现全网节点同步,只需记录与该交易相关的数据即可。这一创新显著提升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和隐私性。
图片来源:Kernel Ventures
RGB协议借鉴现实生活中的封条概念,利用比特币网络中天然具有一次性属性的UTXO作为电子封条。每个RGB Token都必须指定比特币网络上特定的UTXO与之对应。持有UTXO即持有对应的RGB Token。转移Token时需要花费该UTXO,这个过程就如同打开一次性封条。
为提高交易隐私性,RGB协议引入了盲源UTXO方案。在Token转移过程中,发送方只能获得接收UTXO地址加上随机密码值后的Hash结果。接收方在使用Token时,需向新的接收方提供UTXO地址和对应密码值,以验证交易的真实性。
图片来源:Kernel Ventures
3.2 与Ordinals的对比
在安全性方面,Ordinals协议更具优势,因为其每笔交易都通过UTXO花费实现,而RGB大量依赖闪电网络或链下通道,存在中心化风险。
验证速度上,Ordinals表现更好。RGB的客户端验证需要从头确认每笔交易的资产转移历史,显著拖慢了验证速度。
隐私性则是RGB的强项。其资产转移和验证都在链外进行,采用盲化UTXO技术,而Ordinals的所有交易都在比特币网络上公开可查。
交易费用方面,RGB通过客户端通道和批量打包交易大幅降低成本,而Ordinals的每笔转账都需要记录铭文,产生较高手续费。
在可扩展性上,RGB同样优势明显。其客户端验证模式不需要主网广播和全局验证,而Ordinals的所有铭文数据都需要上链,受限于比特币网络的处理能力。
4. RGB生态项目
RGB v0.10.0版本发布后,开发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虽然RGB生态开发仅半年时间,但已涌现多个有潜力的项目:
Infinitas是一个图灵完备的比特币应用生态系统,巧妙结合闪电网络和RGB协议的优势。该项目提出的递归零知识证明方案有望解决RGB网络验证速度问题。
RGB Explorer是最早支持RGB资产查询及转账的浏览器,兼容RGB20、RGB21、RGB25三种标准资产。
Cosminmart是一个兼容RGB协议的比特币闪电网络,致力于打造可部署智能合约的比特币新生态。它提供从钱包、衍生品交易到早期项目发掘的一站式服务。
DIBA项目借助闪电网络和RGB协议,专注于构建比特币网络的NFT市场,目前正在测试网运行,即将登陆主网。
5. RGB未来展望
随着RGB v0.10.0版本的发布,协议框架趋于稳定,版本兼容性问题逐步改善。开发者工具和API接口日益完善,大大降低了开发门槛。
近期Tether官方宣布将比特币二层网络上的USDT合约从OmniLayer迁移至RGB,这一举动被视为加密巨头进军RGB的重要信号。目前RGB已拥有成熟的开发协议、活跃的开发者社区和行业巨头的认可。更令人期待的是,开发者正在尝试使用递归零知识证明来压缩客户端验证的数据量,如能成功实现,将显著提升RGB网络的验证速度,缓解大规模使用时的延迟问题。
Kernel Ventures是一个由研究和开发社区驱动的加密风险投资基金,拥有超过70个早期投资,专注于基础设施、中间件、dApps,尤其是ZK、Rollup、DEX、模块化区块链,以及将搭载未来数十亿加密用户的垂直领域,如账户抽象、数据可用性、可扩展性等。在过去的七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支持世界各地的核心开发社区和大学区块链协会的发展。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