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将开庭审理英国司法史上规模最大的加密货币洗钱案——钱志敏比特币洗钱案。被告钱志敏(又名Yadi Zhang、Huahua)被指控在2014年至2017年间,通过庞氏骗局非法集资高达430亿元人民币,受害者多达13万人。随后,她将非法资金转换为6.1万枚比特币并潜逃至伦敦,试图利用加密货币的跨境特性逃避追查。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加密货币在犯罪活动中的滥用风险,也凸显了数字资产时代跨境司法协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庞氏骗局如何演变为链上洗钱?
钱志敏的犯罪手法是典型的庞氏骗局与加密货币洗钱的结合。
-
非法集资阶段: 2014年至2017年,钱志敏以“天津蓝天格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名义,向约13万名中国投资者销售高收益“投资理财”产品,承诺稳赚不赔。通过“以后金还前金”的庞氏模式,她累计非法集资430亿元人民币。
-
加密货币洗钱操作: 2017年中国实施加密货币禁令后,钱志敏迅速将非法资金转换为比特币,并利用其跨境流动性潜逃至伦敦。英国警方在2018年至2021年间陆续从其共犯手中查获6.1万枚比特币,当时市值约67亿美元。钱志敏本人于2024年4月落网。
此案清晰展示了犯罪分子如何利用加密货币特性,将巨额非法资金从传统金融体系转移至链上,并通过跨境操作逃避法律制裁。
二、受害者跨境追索的困境
尽管钱志敏已被捕,巨额比特币也被查扣,但对13万名中国投资者而言,追回损失仍面临重重困难。
-
维权门槛高: 根据英国犯罪所得民事追缴程序,投资者需自行提交投资证明并厘清区块链上的资金流向,过程复杂且耗时。
-
司法协作效率低: 中英司法互助主要依赖条约进行,信息交换速度有限,跨境追赃效率受到制约。
-
法律与技术双重障碍: 加密货币的法律属性及技术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了受害者索赔的难度。
此案突显了数字资产时代跨境犯罪为受害者追赃带来的挑战,也对国际司法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审判与指控:英国最大加密货币洗钱案
钱志敏被指控两项洗钱罪。英国刑事检控部门指控她在2024年4月23日或之前持有并转移非法加密货币。另一名被告Seng Hok Ling被指控参与洗钱安排,其对指控表示无罪。
审判定于2025年9月29日在南华克刑事法庭启动。钱志敏的律师表示:“张女士否认所有指控,并将积极辩护。”
此案的审理结果不仅将决定被告命运,还将为英国及全球处理加密货币洗钱案件提供重要司法先例。
结语:
钱志敏6万枚比特币洗钱案的开审,再次警示加密货币犯罪的风险。此案不仅揭示了庞氏骗局与加密货币结合的巨大危害,也突显了数字资产时代跨境犯罪的复杂性及追赃难度。投资者应警惕“稳赚不赔”的高收益诱惑,远离非法集资与虚拟货币炒作。对监管与司法机构而言,此案提供了宝贵经验,呼吁各国加强跨境协作,完善数字资产监管,共同打击加密货币犯罪,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推荐阅读:香港证监会“摊牌”了,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曝下一步重要行动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4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