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计划作为一项激励Arbitrum生态发展的赠款计划,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独立于Arbitrum基金会常规的”私人”赠款体系之外。这可能是Layer2领域乃至整个区块链网络中最具规模的去中心化治理实践,其参与度和透明度都值得持续观察,同时也显示出当前治理机制仍有广阔的优化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观点仅代表个人见解,与Castle立场无关。
让我们从基础概念开始了解。
STIP决策背景
在Arbitrum和Optimism之间做出选择,是许多新项目面临的难题。
虽然难有标准答案,但两者确实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Optimism通过RetroFunding计划追溯性奖励生态建设者,其业务拓展能力也更为突出,吸引了Coinbase、Binance等知名机构;而Arbitrum虽然技术实力雄厚,但在激励开发者方面相对保守,其治理方式也常被诟病过于Web2化。
值得注意的是,Arbitrum DAO首个关于特别拨款的提案就遭到75%以上参与者的否决,这反映出社区对治理参与权的重视。在Optimism生态快速扩张的竞争压力下,STIP计划的推出某种程度上成为了Arbitrum的”最后手段”。
虽然实施过程略显仓促,但作为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实践,STIP为未来的治理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考虑到Arbitrum Treasury超过30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这次5000万ARB的拨款计划只是一个开始。
提案分析
在短短一周内,超过100个项目提交了资助申请,总金额超过1亿ARB,是可用资金的两倍多。这给代表们的评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是优先支持已为生态做出贡献的成熟项目,还是选择更具创新性的新兴项目?
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各代表不得不建立自己的评估框架。我们Castle团队确立了五项核心原则:支持原生协议、注重生态整体效益、鼓励创新、促进协作、选择已验证的有效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项目将资助视为产品开发的补贴而非生态投资,这种认知差异值得关注。
即便有专业团队支持,我们也仅完成了约50%提案的详细分析。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普通代表如何应对如此庞大的评审工作量?虽然公开透明的讨论氛围令人鼓舞,但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确实影响了评审质量。
投票动态
要达到71.5m ARB的最低法定人数并非易事。在投票阶段,我们观察到治理过程呈现出类似政治竞选的复杂局面:项目方积极游说代表,大代表之间进行票权交易,小型项目则面临更大的获票难度。
虽然代表间的沟通渠道促进了协作,但投票行为仍呈现出明显的区块化特征。大多数代表倾向于支持熟悉的项目,鲜有反对票出现。这种局面使得资金实力和人脉资源成为影响投票结果的重要因素,这或许偏离了去中心化治理的初衷。
总结展望
作为首次大规模治理实践,STIP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诸多问题,但也为Arbitrum治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截至当前,97个协议中有44个达到法定人数,总拨款额已超预算。
积极的方面包括:社区广泛参与、项目积极采纳反馈、代表间协作增强、透明度提升等。未来,Arbitrum可能需要建立更专业的治理架构,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同时提高效率。虽然小组委员会模式存在复杂性增加的隐忧,但如何在代表专业性和治理参与度之间取得平衡,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