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ma为何不支持智能合约?数据扣留与欺诈证明的深层解析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Plasma方案被弃用主要源于两大缺陷:一是链下数据可用性(DA)不可靠,存在数据扣留风险,导致欺诈证明失效;二是机制设计对智能合约极不友好,难以支持合约状态迁移到Layer1,易引发双重提款问题。这些问题使Plasma基本只能采用UTXO模型,应用场景受限。相比之下,Rollup通过强制链上发布DA数据,有效解决了数据扣留问题,同时支持更复杂的智能合约功能,最终取代了Plasma成为主流扩容方案。

Plasma技术为何长期被埋没,而Vitalik却大力支持Rollup?这背后隐藏着两个关键原因:首先,在以太坊链下实现数据可用性(DA)存在可靠性问题,数据扣留攻击一旦发生就会阻碍欺诈证明的执行;其次,Plasma的机制设计对智能合约极不友好,特别是难以支持合约状态向Layer1的迁移。这些限制使得Plasma不得不采用UTXO或类似模型。

要深入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DA和数据扣留攻击说起。DA全称Data Availability,常被误译为”数据可用性”,导致很多人将其与”历史数据可查”混淆。实际上,”历史数据可查”和”存储证明”早已被Filecoin和Arweave等项目解决。根据以太坊基金会和Celestia的定义,DA问题特指数据扣留场景。

Merkle Tree及其核心组件

要理解数据扣留攻击与DA问题的本质,我们需要先了解Merkle Tree的基本原理。在以太坊和大多数公链中,Merkle Tree这种树状数据结构被广泛用于记录账户状态摘要或区块交易。

Merkle Tree的底层叶子节点由交易或账户状态等原始数据的哈希值构成,这些哈希值两两组合并反复迭代计算,最终生成唯一的Merkle Root。
Plasma为何不支持智能合约?数据扣留与欺诈证明的深层解析

(图中底部的record代表叶子节点对应的原始数据集)Merkle Root具有一个重要特性:任何底层叶子节点的变化都会导致Root值改变。因此,不同数据集对应不同的Merkle Root,就像每个人的指纹都独一无二。Merkle Proof验证技术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举例来说,如果某人只知道Merkle Root而不知完整树结构,我们只需提供特定记录及其路径上的少量哈希值,就能证明该记录确实属于这棵树,这就是Merkle Proof的精妙之处。

当Merkle Tree包含海量数据时(比如2^20个数据块),Merkle Proof仅需21个数据块就能完成验证。
Plasma为何不支持智能合约?数据扣留与欺诈证明的深层解析

(图中数据块30和H2即可构成Merkle Proof)比特币、以太坊和跨链桥都广泛应用了Merkle Proof的简洁特性。轻节点就是典型的应用场景,它们只接收区块头而非完整区块。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使用称为State Trie的默克尔树作为全局账户状态摘要。任何账户状态变化都会改变StateRoot,而交易树的Txn Root则记录区块内所有交易。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量和存储方式。

由于轻节点仅接收区块头,它们需要依赖Merkle Proof来验证特定交易。这种机制在跨链桥中尤为常见,比如Map Protocol等ZK桥会在以太坊上部署合约来验证其他链的区块头,用户通过Merkle Proof证明其跨链交易确实被打包。
Plasma为何不支持智能合约?数据扣留与欺诈证明的深层解析

数据可用性与扣留攻击

回到最初的DA问题,这一概念早在2017年就被讨论过。Vitalik曾指出,出块者可能故意隐瞒区块部分数据,发布不完整区块,使得全节点无法验证交易执行的正确性。这种情况下,出块者可以盗取用户资产,而全节点难以察觉。

比特币白皮书曾设想轻节点依赖全节点警报的机制,但未深入探讨。后来Vitalik和Celestia创始人Mustafa在此基础上引入了DA数据采样技术,确保诚实节点能还原完整区块数据。
Plasma为何不支持智能合约?数据扣留与欺诈证明的深层解析

Plasma的困境与局限

Plasma作为一种仅将Layer2区块头发布到Layer1的扩容方案,其核心问题在于链下数据发布的可靠性。当用户要从L2提款到L1时,需要提交Merkle Proof证明资产所有权,这与前文提到的ZK桥类似,但Plasma采用欺诈证明机制,并设置了挑战期。

Plasma的最大弱点在于对数据发布的松散要求。如果排序器扣留数据,节点将无法验证区块有效性,也无法提交欺诈证明。这种情况下,排序器可以盗取用户资产,而用户只能集体发起提款,导致”Exit Game”的混乱局面。
Plasma为何不支持智能合约?数据扣留与欺诈证明的深层解析

智能合约支持是Plasma的另一大难题。对于DeFi合约资产,紧急提款时由谁提取到L1成为棘手问题。如果允许合约Owner操作,可能引发信任危机;若不允许,又会导致资产损失。此外,合约状态迁移可能引发双重提款攻击,而验证这些交易的复杂性往往超出以太坊gas限制。

这些根本性缺陷使得Plasma难以支持智能合约,最终只能采用UTXO等简单模型。随着Rollup技术的成熟,Plasma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探索为区块链扩容积累了宝贵经验。
Plasma为何不支持智能合约?数据扣留与欺诈证明的深层解析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688.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 比特币ETF连续七日资金流入,吸引29亿美元新资金

    美国比特币现货ETF连续7天净流入近29亿美元,机构资金加速回流。数据显示比特币ETF吸金规模已超新币供应量,贝莱德IBIT等产品跻身资管百强,反映出监管进展与大型金融机构入场推动的市场信心复苏。

    2025年9月17日
    1000
  • 区块链代理互联网:去中心化网络的新机遇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Crypto x AI)正成为行业焦点,研究者提出”代理互联网”新范式——通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激励机制和加密技术为AI代理提供安全高效的协作基础设施。文章阐述了区块链如何赋能AI代理在安全性、发现机制、隐私保护和公平分配等关键维度,并规划了发展路径:从增强现有DeFi应用(如AI驱动的意图匹配和资产路由),到构建新型代理服务市场(如预测市场和专业模型路由),最终实现共享治理的大规模代理经济。尽管面临计算成本和安全挑战,但乐观证明等创新技术正推动该领域突破,为去中心化AI生态奠定基础。

    2025年7月31日
    5700
  • 渣打银行预测:企业长期将掌控10%的以太坊供应量

    渣打银行报告指出,上市公司持有的以太坊(ETH)正形成独立资产类别,区别于ETF等传统投资工具。这些企业通过质押收益、DeFi整合及股权市场溢价策略实现结构性优势,其中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持有0.5%流通供应量。报告预测若趋势延续,企业持有的ETH占比或达10%,凸显以太坊可编程性和收益机制正重塑企业资金配置策略。

    2025年7月30日
    3000
  • 全面解析Zebec Protocol(ZBC)的核心机制与价值

    摘要 Zebec Protocol是Solana链上的流支付与多签协议,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资金实时分配,应用于工资支付、空投发放等场景。项目已完成三轮融资,推出节点NFT和激励基金,但多签功能未经审计存在风险。原生代币ZBC总量100亿枚,持币集中度高。目前总锁仓1亿美元,业务依赖Solana生态,面临发展挑战。流支付作为新兴赛道仍属小众,Zebec正通过跨链扩展寻求突破。

    2025年8月12日
    2400
  • AI Agent赛道黑马Swarms如何靠硬技术突围?揭秘其背后实力

    Swarms 是一个多代理 LLM 框架,通过智能编排和高效协作让多个 AI Agent 分工合作,提供灵活的架构、第三方集成和易用组件。其代币 $swarms 市值曾突破 6.2 亿美元,目前维持在 1.7 亿美元左右。创始人 Kye Gomez 年仅 20 岁,项目在开发者社区广受欢迎,但曾因抄袭争议引发市场波动。Swarms 生态系统包括云解决方案、模型接口、AgentParse 数据库等核心产品,并积极建设 DAO 治理。团队计划扩展代理数量至 500 亿个,并深耕物联网、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2025年8月10日
    14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