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加密货币市场似乎总在重复着四年一次的轮回,每次我们都以为这次会不一样,但最终却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作为一个不喜欢预测市场、不碰山寨币、更不碰杠杆的投资者,我依然在每轮熊市中难以幸免。究其原因,只要内心还存有一丝贪婪,就难免会掉入那些似曾相识的陷阱——无论是13年的山寨币众筹、17年的ICO狂潮、20年的DeFi盛夏,还是21年那两次让我不得不主动爆仓CDP的痛苦经历。
我开始思考,或许真正能让我们跳出这个循环的,不是完全消除贪念,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其约束在DeFi预设的规则框架内。这种用数学推导和代码实现来构建自动化金融协议的思路实在令人着迷。@aladdindao的一系列产品都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其最新推出的f(x)协议更是通过几个简洁的数学等式,为以太坊DeFi生态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结构化产品。
f(x)协议巧妙地将底层资产stETH拆分为两类:类稳定币fETH和高波动高收益的xETH。这两种衍生品恰好对应了市场中的两种核心需求——避险需求和杠杆需求,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杠杆需求的全新解法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市场正处于熊末牛初的关键节点,以太坊等核心资产未来几年的上涨概率极高。传统囤币党会选择耐心等待,而杠杆玩家则希望通过放大收益来加速财富增长。但问题在于,牛市进程中的剧烈回调往往会让杠杆玩家倒在黎明之前,更不用说中心化交易所永续合约那持续消耗利润的资金费率了。
以太坊永续合约资金费率历史分布
这正是xETH的价值所在——它让投资者既能享受杠杆收益,又不必担心爆仓风险,最关键的是完全规避了资金费率问题。这种特性甚至可能让原本保守的囤币党也愿意适度增加风险敞口。
避险需求的原生方案
反过来看,当市场处于狂热牛市时,投资者往往面临两难选择:既担心错过后续涨幅,又害怕突如其来的暴跌。传统稳定币虽然能降低波动,但也意味着完全放弃潜在收益,更不用说还要承担各种稳定币本身的信用风险。
fETH则提供了完美的中间方案——它保留了以太坊原生资产的安全性,同时将波动率控制在ETH的10%。设想一下,如果以太坊暴跌90%,持有fETH的损失仅为9%,这种”不放弃最后一个铜板”的逃顶策略,对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
深入理解f(x)协议机制
要真正理解这个协议,我们需要回答三个核心问题:波动性分级如何实现?极端行情下系统如何保持稳定?以及系统崩溃的边界在哪里?
波动性分级的数学之美
协议的核心在于一个简洁的公式:底层资产价值=fETH价值+xETH价值。通过将stETH拆分为固定数量的fETH和xETH,并确保fETH价格波动严格控制在ETH的10%,系统就能自动计算出xETH应有的价格和杠杆倍数。
举例来说,假设初始投入1枚价值2000美元的ETH,铸造出1000枚fETH和1000枚xETH。当ETH下跌10%至1800美元时,fETH按规定只能下跌1%至0.99美元,此时xETH价格会自动调整为0.81美元,相当于为持有者提供了1.9倍杠杆。这种自动调整机制确保了fETH始终维持稳定的低波动特性。
系统的自我平衡机制
协议通过两个关键设计维持稳定:首先,fETH的波动率必须严格控制在ETH的10%;其次,xETH需要承担所有超额波动。这种设计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当xETH数量较少时,系统会提高其杠杆倍数来吸收波动;当xETH数量较多时,则降低杠杆倍数。
但市场不会自动维持这种平衡。在牛市极端情况下,xETH需求激增可能导致杠杆率过低,这时协议可以借鉴Frax的AMO机制,主动增发fETH来维持合理杠杆水平。而在熊市恐慌时期,xETH需求锐减会导致杠杆率飙升,这时协议会启动”稳定模式”,通过调整铸造/赎回费用、启用再平衡资金池等措施来维护系统安全。
风险边界与防护机制
协议设置了130%的抵押率(CR)作为安全阈值,这是基于历史数据测算得出的——以太坊单日跌幅超过25%的概率低于0.1%。当CR跌破这个阈值时,系统会采取多重防护措施:
首先是控制协议出入口,可能暂停fETH铸造或调整费用;其次是启动再平衡资金池(Rebalancing Pool),允许协议使用池中fETH赎回底层资产来提升CR;最后是动用协议收入补贴xETH铸造者。这些机制共同作用,确保系统在最极端情况下也能避免资不抵债。
值得注意的是,与Liquity等协议不同,f(x)的再平衡资金池收益来自外部(lido的质押收益),而非协议代币排放,这大大减轻了系统的长期抛压。
极端行情下的投资策略
对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将fETH存入再平衡资金池可以获得额外收益,但需要密切关注CR指标。最新协议将锁定期缩短至1天,大幅提升了资金灵活性。而最保守的做法是直接持有fETH,即便在CR=100%的最坏情况下,其波动性也只会回升至与ETH相当。
杠杆玩家则需要警惕CR跌破130%的情况,这时xETH杠杆率会快速飙升,亏损可能急剧扩大。但有趣的是,当CR接近100%时,xETH的超高杠杆反而会吸引风险偏好极高的投资者入场,这种博弈最终会推动系统回归平衡。从数学上看,CR=100%是一个理论极限,因为杠杆率不可能无限大。
f(x)协议中xETH的杠杆倍数计算公式
此外,stETH脱钩风险也需要警惕。协议规定当stETH与ETH价差超过1%时将暂停铸造,但赎回仍可继续,且fETH赎回会按较高价格执行,最大程度保护持有人利益。
结语
经过深入分析,f(x)协议确实实现了”可长期持有的杠杆ETH”这一创新理念。截至分析时,触发稳定模式的以太坊价格门槛为1078美元,而当前CR高达207%,安全边际充足。
这个协议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让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都能在完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工具,无需依赖中心化交易所或承担现实世界资产风险。这种纯粹依靠加密原生资产构建的金融乐高,正是DeFi精神的完美体现,也与中本聪最初的愿景一脉相承。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