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Celestia研究员NashQ近期对Rollup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先前分析6种Rollup变体的基础上,又提出了4种新型Rollup变体。这些新模型延续了他对Sequencer作为聚合器和Header生成者的双重角色分析,从交易生命周期角度阐述了Celestia主权Rollup的运作机制,并探讨了不同变体在抗审查性、网络活性等方面的特性,以及实现信任最小化所需的节点配置。
基于最高协议MEV的Rollup变体
在这个创新模型中,用户直接将交易数据发布至DA层区块,而Header Producer则负责关键的交易排序工作并获取MEV收益。与传统的Based Rollup相比,虽然两者都依赖DA层处理交易聚合,但该变体将排序权从DA层节点转移给了专门的Header Producer。当存在多个相互竞争的Header Producer时,它们遵循由Cosmos生态Skip Protocol提出的”highest Protocol MEV”分配机制,通过竞标小费的方式决定区块打包权。
该机制要求Header Producer在Batch Header中明确标注小费金额,出价最高者将自动获得Rollup节点的认可。同时,所有Header必须与DA层上的完整交易批次严格对应。一旦出现执行错误或交易遗漏,诚实的全节点将通过欺诈证明机制向轻节点发出警报,不过在常规情况下,轻节点可以安全信任Header Producer的工作。
在抗审查性方面,该模型存在两个潜在审查点:DA层可能直接审查交易内容,也可能与Header Producer合谋通过拒绝特定Header来垄断MEV收益。为应对这一问题,可以延长交易最终确认的窗口期,增加审查攻击的实施难度。网络活性则取决于DA层和至少一个Header Producer的正常运作。
去中心化验证的ZK Rollup模型
这种ZK Rollup变体采用共享聚合器进行交易收集和排序,将确认后的交易批次发布到DA层。值得注意的是,共享聚合器发布的Header与常规Header不同,它包含特殊的密码学证明,确保交易批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验证工作则由去中心化的Prover网络完成,它们从DA层读取交易数据并生成ZK证明和Batch Header。
轻节点在收到ZK证明后即可确认交易最终性,虽然Prover也可以通过P2P网络提前广播证明,但只有上链的证明才具备完全确定性。该模型的抗审查性表现为DA层只能对整个交易批次进行审查,而共享聚合器则可能选择性排除某些交易。网络活性完全依赖于DA层、共享聚合器和Prover市场的协同运作,任一环节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滞。
多DA层架构的ZK Rollup演进
作为前一种模型的扩展,这种变体引入了多DA层架构来提升系统活性。共享聚合器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DA层发布数据,在成本、安全性、活性和最终性之间实现动态平衡。虽然同一高度的交易批次在不同DA层上的内容必须保持一致,但它们不必同时存在于所有DA层上。
验证工作仍然由采用竞标机制的Prover市场完成,系统的最终确认速度取决于所选用DA层中最快的出块速度。多DA层设计显著降低了审查风险,同时大幅提升了系统活性——只要不是所有DA层同时故障,网络就能持续运作。当然,这也意味着用户需要运行更多轻节点来验证不同DA层的数据。
互操作性增强的ZK Rollup桥接方案
这种创新模型专注于解决两个ZK-Rollup之间的互操作问题。通过引入中继器角色,将Batch Header和ZK证明打包成跨链交易,使Rollup之间能够建立信任最小化的桥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两个Rollup共享相同的DA层时,可以完全消除对中继器的依赖,直接通过DA层验证跨链交易,这种设计显著提升了跨链安全性。
该方案与以太坊智能合约Rollup的互跨有着本质区别,后者由于共享以太坊作为DA层,不需要额外验证DA数据。而Celestia主权Rollup之间的互操作则必须验证对方DA层的数据,这为构建安全、高效的跨链通信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最优配置下,用户只需运行DA层轻节点和Rollup轻节点即可实现完全的信任最小化。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