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以太坊扩容方案Rollup中,Sequencer作为核心组件承担着交易排序、区块创建、交易执行等关键功能。随着Layer2网络数量的激增和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人们开始关注Layer2的盈利模式及其中心化问题,特别是Rollup中的Sequencer组件能否实现去中心化运作以及利润分配机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作技术分析探讨,不涉及任何项目推广。
Rollup经济学概述
以太坊基金会研究科学家@barnabemonnot将Rollup系统划分为三个主要角色:用户、Rollup操作者和基础层。当用户在Layer2进行交易时,Rollup操作者作为用户与基础层之间的桥梁,最终将交易数据提交至基础层。
用户通过在Layer2网络发起交易,将资产部署到Rollup合约中实现与操作者的交互;Rollup操作者则负责处理交易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Sequencer、Executor、Challenger等多个角色;基础层作为全节点网络,其核心功能是保护Rollup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图来源:@barnabemonnot
Rollup的成本结构
Layer2运营商需要承担交易池维护、批量处理排序、状态根计算等多项成本。目前中心化的运营模式使得这些成本主要由协议方承担。数据可用性(DA)成本是Rollup最大的支出项,运营商需要将以CallData形式将交易数据发布到以太坊主网,这部分成本受EIP-1559机制调节。
此外,当网络出现拥塞时,Rollup还需要承担区块空间资源分配的验证成本,这直接反映了Gas价格与网络流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Rollup的盈利模式
Rollup主要通过交易价差和代币发行两个渠道获取收益。作为以太坊扩容方案,Rollup本身并不直接捕获MEV价值,其核心利润来源于交易Gas费的价差收入。在没有私有内存池的情况下,Rollup主要通过优化交易排序来获取这部分收益。
代币发行是另一个潜在收益来源。如果Rollup能够发行原生代币,则可以通过代币增发来覆盖运营成本。不过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仍存在诸多讨论空间,需要更精细的经济模型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即将到来的Cancun升级中的EIP-4844提案将通过引入”blob”临时存储来降低Layer2的DA成本,这将对Rollup的盈亏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Rollup的工作原理
Rollup通过将链下计算与链上验证相结合来提升扩展性。具体流程包括:首先由Rollup节点收集并压缩多个交易生成区块摘要;随后将这些摘要提交至主网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Rollup状态将在链上更新。这种设计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链上计算和存储负担。
Sequencer的核心作用
作为Rollup架构中的关键组件,Sequencer负责按照Gas价格对交易进行排序,并将它们打包成区块。当前所有以太坊Rollup都采用中心化Sequencer模式,由项目方直接运营管理。这种设计虽然提升了交易效率,但也带来了中心化风险和利润分配问题。
图来源:币安研究院
Sequencer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收入主要来自用户支付的交易费与向以太坊主网支付DA费用之间的价差,再扣除运营成本。用公式表示为:Sequencer收入=用户交易Gas差价-L1数据费用-运营支出。
OP与ZK Rollup的排序差异
OP Rollup通过批量处理交易并引入挑战期机制来确保安全性。在挑战期内,任何参与者都可以提交欺诈证明来质疑交易有效性。如果证明成立,错误执行的交易将被修正,Sequencer的质押资产也会被罚没。
ZK Rollup则采用零知识证明技术来验证交易有效性。Sequencer不仅负责交易排序,还需要生成有效性证明提交至主网验证。由于ZK Rollup不需要挑战期,资金转移可以即时完成,这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Sequencer和证明者功能可以合并,但出于去中心化考虑,多数项目选择将这两个角色分离。
Sequencer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当前所有Layer2都采用中心化Sequencer设计,但从长远来看,去中心化方案更具发展潜力。中心化Sequencer虽然能提供更快的交易确认和更低成本,但存在单点故障风险和垄断隐患。而去中心化Sequencer虽然可能牺牲部分性能,却能显著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抗审查能力。
图源:L2BEAT
Layer2的多元化发展
Vitalik在近期文章中指出,Layer2项目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形态。除了传统的通用型Rollup外,还可能出现专注于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例如游戏、社交等低频金融应用可能采用安全性要求较低但成本更优的设计,而高价值金融应用则会更注重安全性保障。
图来源:不同类型的layer 2s
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全性与成本之间存在着丰富的中间方案。随着EIP-4844等技术的落地,以太坊的数据可用性成本将持续降低,这将为Layer2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
去中心化Sequencer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多个去中心化Sequencer项目,各自采用不同的技术路径:
Espresso基于HotStuff共识机制构建,包含共享排序、数据可用性层、REST API等多个组件。其特色是提供快速和可靠两种数据检索路径,以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SUAVE则致力于构建跨链共享排序网络,通过分离内存池和区块生成功能来支持多链环境。这种设计虽然有利于跨链MEV捕获,但也引入了类似跨链桥的安全风险。
Astria采用Tendermint共识机制,通过领导者轮换来避免单点故障。其创新之处在于能够聚合多个Rollup的交易,实现排序与执行的解耦。
Radius则通过可验证延迟加密机制(VDE)创建加密内存池,使用零知识证明确保交易排序的公平性。虽然这种设计能有效防止MEV,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交易延迟。
Madara作为StarkNet的排序器解决方案,其特色是支持灵活配置,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中心化或去中心化运行模式。
未来展望
区块链排序器技术正处在快速演进阶段,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方案的转变将成为必然趋势。随着模块化架构的成熟和开发框架的完善,排序器技术将在提升交易效率、保障网络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去中心化作为加密世界的核心理念,将通过经济激励机制解决价值捕获和分配问题。共享排序网络的兴起将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关于YBB
YBB是一家专注于Web3领域的投资基金,致力于发掘具有创新性的区块链项目。自2013年成立以来,YBB始终秉持区块链信仰,支持早期项目从0到1的成长。我们看好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变革潜力,将持续关注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