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是个老派的人,但”加密货币”这个说法总让我感到不适。回想2011年,这个词还能勉强成立,毕竟当时比特币几乎是这个领域的全部。然而时至今日,这个术语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甚至可能误导人们的理解。
富达投资最近发布的这份资产配置建议就很能说明问题。他们建议客户将40%的财富投入股票市场,59%配置固定收益产品,最后象征性地拿出1%投资所谓的”加密货币”。这种分类方式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很多情况下,这些所谓的加密货币本质上就是股票或固定收益产品。
以MKR代币为例,这个在以太坊网络上运行、市值排名前100的数字资产,表面看确实符合加密货币的定义。但持有MKR实际上意味着你拥有MakerDAO的收入分配权。这家离岸银行机构还赋予持有者投票权、回购权,以及在破产清算时的剩余资产索取权——这些特征与持有传统银行股票如出一辙。
再看DAI稳定币,这个市值排名25的以太坊代币除了保持与美元挂钩外,还提供5%的固定收益。从金融属性来看,它与银行的无保险储蓄账户没有本质区别,理应归入固定收益类别。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加密货币?
实际上,”加密货币”描述的是一种数据库技术,而非特定的资产类别。就像Azure SQL或Oracle数据库一样,区块链网络只是记录各种金融资产的载体。股票、债券、期权等传统金融工具,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都可以通过这种新型数据库来存储和流转。MKR在以太坊上的发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以太坊作为当前最主流的区块链数据库,其本质与传统的企业级数据库属于同一范畴。
理解了这一点,就能看出富达的资产配置建议有多么荒谬。建议客户将1%资产投入”加密货币数据库”,就像建议人们把1%财富存放在Oracle数据库中一样不合逻辑。毕竟数据库里可能存储着从体育博彩到末日期权等各种高风险资产,而当前的区块链网络更是以充斥金融骗局而闻名。
说到底,”加密货币”这个标签已经不能准确描述这个领域的实质。或许我们该考虑彻底摒弃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术语了。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