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探讨过区块链领域中的多种盈利方式,但大多数方法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个高风险领域,是否存在一种既能获得被动收入,又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精力、进行复杂数据分析,同时风险相对可控的方式呢?
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流动性质押(Liquid Staking)和流动性再质押(Liquid Restaking)。这两种方式正逐渐成为DeFi领域的热门选择。
流动性质押:解锁质押资产的流动性
传统质押模式类似于银行定期存款,用户将资产锁定在特定平台获取年化收益。在牛市期间,一些中心化交易所如OKX提供的USDC年化收益率可达38%,而去中心化平台的稳定币收益率甚至可能超过1000%,当然风险也随之增加。


流动性质押的创新之处在于,用户在质押资产后可以获得流动性质押代币(LST),这些代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或用于其他投资活动。这种方式不仅保留了质押收益,还释放了资产的流动性。目前流动性质押的总锁仓价值(TVL)已突破570亿美元,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流动性再质押:收益叠加的”俄罗斯套娃”
理解了流动性质押,再质押的概念就更容易理解了。用户可以将获得的LST代币再次质押,形成收益叠加效应。例如,质押ETH获得eETH后,可以继续质押eETH获取额外收益。这种模式虽然复杂,但确实提供了更多收益机会。目前流动性再质押的TVL也已超过120亿美元。


主流协议概览
Lido作为流动性质押领域的龙头,支持以太坊和Polygon的质押,用户质押ETH可获得1:1的stETH。目前Lido占据了以太坊信标链质押31.1%的市场份额。


Pendle则是一个创新的收益率交易协议,通过独特的AMM机制实现未来收益的代币化和交易。用户可以将stETH拆分为PT-stETH和YT-stETH,分别对应本金和收益部分,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


EigenLayer作为再质押概念的开拓者,允许用户将LST代币进行再质押,获得eLST代币。目前其TVL已突破180亿美元,成为热门的空投项目之一。


随着富达投资等传统机构开始布局以太坊质押,这个领域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在选择协议时,应该优先考虑安全性而非单纯追求高收益率。
参与新项目的其他途径
除了质押外,参与新项目代币发行也是一种获取被动收入的方式。Binance Launchpad和Launchpool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参与模式:前者是新币申购,后者是新币挖矿。以最近的ETHFI为例,参与挖矿的用户在4天内用1个BNB就能获得约5美元的收益。

对于希望提前布局未上市项目的投资者,Whales Market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场外交易平台。其Pre-Market功能允许交易未上市项目的代币分配,Points Market则可以交易项目积分和未来空投配额,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灵活选择。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