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铭文热潮以来,比特币Layer2已成为Web3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尽管这一领域的发展晚于以太坊Layer2,但凭借POW机制的独特优势以及现货ETF的成功获批,比特币Layer2在短短半年内就吸引了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涌入。在这个蓬勃发展的赛道中,Merlin以其数十亿美元的TVL脱颖而出,成为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的项目。通过清晰的质押激励机制和极具吸引力的收益率,Merlin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创造了一个超越Blast的生态奇迹。随着Merlin热度持续攀升,其技术方案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本文将深入解析Merlin Chain的技术架构,通过解读其公开文档和协议设计思路,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个头部比特币Layer2的运作机制和安全模型。
Merlin的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开放链下DAC委员会
对于所有Layer2项目而言,无论是基于以太坊还是比特币,数据可用性(DA)和数据发布成本始终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由于比特币网络本身存在诸多限制,无法支持大规模数据吞吐,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区块空间成为考验Layer2项目创新能力的关键。
目前主流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对数据进行高度压缩后再上传至比特币链上,二是直接将数据存储在比特币链下。采用第一种方案的典型代表是Citrea,它将Layer2的状态变化(state diff)与对应的零知识证明(ZKP)一起压缩上传,数据体积可缩减90%以上。这种方法虽然显著降低了数据尺寸,但当大量账户同时发生状态变更时,仍会面临较高的数据发布成本。
相比之下,许多比特币Layer2项目选择了第二种路径,直接采用链下DA解决方案。B^Square、BitLayer以及本文重点讨论的Merlin都采用了这种扩容方案。在极客web3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详细分析过B^2的技术路线,它借鉴Celestia模式,在链下构建了支持数据采样的DA网络B^2 Hub,仅将数据哈希(merkle root)上传至比特币主网。
这种设计将比特币作为可信的公告板:用户可以从比特币链上获取datahash,然后与链下数据提供者给出的数据进行比对验证。虽然这种方式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但仍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如果Sequencer只发布datahash而故意扣留原始数据,将导致整个网络陷入”数据扣留”困境。
(DA层存在于比特币链下的Layer2原理图
图源:极客web3)
以太坊社区曾通过DAC(数据可用性委员会)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传统DAC往往采用POA模式,仅允许少数经过认证的节点参与,存在明显的中心化风险。Celestia提出的BlobStream方案则通过引入大量验证节点来构建去中心化的DAC网络。Merlin采用了类似的思路,通过POS机制开放DAC节点准入权限,任何满足质押要求的参与者都可以成为Oracle节点。
Merlin的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Sequencer将交易数据批量发送给Prover节点和Oracle网络;去中心化的Prover矿池生成零知识证明后交由Oracle验证;通过验证的Oracle节点会生成门限签名,确认数据完整性和证明有效性;最终,满足阈值条件的签名将与datahash一起发布到比特币链上。
(Merlin工作原理图 图源:极客web3)
值得注意的是,Oracle节点还会将验证过程中生成的Commitment承诺发布到比特币链上,并采用类似bitVM的欺诈证明机制来确保验证过程的正确性。根据Merlin的路线图,未来还将把DA数据备份至Celestia等第三方平台,进一步优化数据存储方案。
安全模型分析:乐观ZK-Rollup与MPC托管方案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Merlin与B^Square、BitLayer等比特币Layer2项目都采用了”乐观ZK-Rollup”的安全模型。这种混合设计在以太坊社区可能显得不同寻常,但却非常适合比特币的技术特点。由于比特币链上无法完整验证ZK证明,只能通过欺诈证明机制来确保状态转换的正确性,这种”乐观验证”模式已成为当前比特币Layer2最可行的安全方案。
在这种模型下,只要网络中有一个诚实的挑战者能够发现并报告错误,Layer2的状态转换就是安全的。不过,完善的乐观Rollup还需要确保提款桥同样受到欺诈证明保护,而目前大多数比特币Layer2仍依赖多签/MPC方案。Merlin选择了Cobo的MPC托管服务,通过冷热钱包隔离和多方共同管理来保障资产安全。虽然这种方案仍依赖机构信用,但随着技术发展,未来有望通过BitVM实现更去中心化的提款机制。
基于Lumoz的两步验证式ZKP方案
在零知识证明生成方面,Merlin采用了Lumoz的”Prover as a Service”方案。这种去中心化的Prover矿池通过任务并行化来加速证明生成,但同时也面临着抢跑攻击的风险。为解决这个问题,Lumoz设计了两步验证机制:Prover首先生成ZKP的哈希值(包含自身地址信息)进行提交,待确认无误后再公布完整的证明内容。这种方法有效防止了证明被恶意抢跑,同时保持了证明生成的竞争性激励。
Merlin’s Phantom:多链互操作愿景
根据技术路线图,Merlin还计划实现与其他EVM链的互操作性。其跨链方案与Zetachain类似:通过在目标链部署由Merlin网络控制的EOA账户,当用户发起跨链请求时,Oracle网络会对目标链交易进行MPC签名,最后由Relayer节点在目标链执行相应操作。这种设计避免了传统跨链桥的手续费损耗,所有操作都由Merlin网络直接保障安全性。
总结
本文系统解析了Merlin Chain的技术架构,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个头部比特币Layer2的运作机制。在当前比特币生态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此类技术解读具有重要价值。极客web3将持续关注Merlin及BitLayer、B^Square等项目的最新进展,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技术分析,敬请期待后续报道。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