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ier Ventures的研究显示,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正在蓬勃发展,其中Farcaster和Lens Protocol的表现尤为亮眼,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目光。随着加密技术的不断进步,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正变得更加实用和高效。过去,复杂的私钥管理和不够便捷的移动端体验一直是阻碍用户参与的主要障碍。
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新兴平台的功能架构,并探讨它们为希望在新型无许可社交图谱协议上构建应用的Web3创业者带来的机遇。
社交网络的演变
经过Instagram、Facebook、Twitter等平台十余年的市场教育,社交网络的运作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这些平台的核心在于让用户通过完善个人资料和选择关注对象来表达偏好,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实时内容推送。
基于这个简单概念,科技巨头们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其核心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地留住用户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数据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而用户本身则变成了被交易的商品。
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正试图打破这种封闭的生态,实现用户身份的可移植性,让用户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隐私偏好,并在切换平台时享受更顺畅的迁移体验。
就像加密货币实现了无许可交易一样,DeSo(去中心化社交)带来了无许可的通讯和抗审查的广播能力。更重要的是,DeSo对开发者同样开放,允许他们在现有协议上自由创新,无需获得任何”守门人”的批准。这种模式与DeFi领域的”乐高积木”式创新如出一辙,很可能在社交领域重现成功。
在Web3时代的DeSo出现之前,Mastodon是唯一值得一提的去中心化社交尝试。虽然Elon Musk收购Twitter后给Mastodon带来了短暂的发展机会,但由于可用性问题和分散的体验,其用户规模最终停滞在每日100万活跃用户左右。
如今,Farcaster和Lens等平台正在采用基于Web3基础设施的全新方法,为社交网络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SocialFi的兴起
SocialFi将Web3基础设施引入社交图谱网络,实现了去中心化金融与社交的结合。这个领域的参与者包括渴望更好掌控自己数据的内容创作者、意见领袖,以及希望通过社交互动实现变现的普通用户。
变现主要通过加密货币实现,而身份管理则采用私钥混合机制。许多项目宣称可以利用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来抵抗审查,但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
与传统社交网络相比,SocialFi有几个显著特点:通过代币门控实现专属内容区域;支持加密货币打赏功能;提供基于加密支付的一次性或定期订阅服务;以及通过平台代币激励用户参与。
虽然这些概念由来已久,但直到Friend Tech推出代币门控聊天室才真正引起市场关注。用户需要购买被称为”钥匙”的代币才能进入特定聊天室,这些代币可以交易,让用户从内容创作者的人气增长中获益。
Friend Tech的巅峰时期曾拥有80万独立用户,但随后用户留存率急剧下滑。
虽然债券曲线在制造紧迫感和FOMO(害怕错过)情绪方面效果显著,但难以维持长期用户粘性。要实现持续增长,平台需要两个关键要素:随着用户增加而价值倍增的网络效应,以及超越短期利益的长期实用价值。
Web3社交图谱的挑战
社交图谱描绘了人与人、组织、地点等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网络。像Facebook、Twitter这样的Web2平台建立了强大的网络效应,这种效应尤其体现在阻止用户迁移到其他平台方面,因为迁移意味着要从零开始重建社交关系。
Lens、Farcaster等平台正是从这个痛点出发,致力于打造真正开放的社交图谱,让多个前端应用可以基于相同的数据提供差异化的用户体验。
然而,Facebook每天产生4PB的数据,每分钟有51万条评论、29.3万条状态更新、400万个点赞和13.6万张照片上传。这样的数据规模是当前任何区块链都难以处理的,因为区块链的设计初衷是优化无许可的价值交换,而非海量社交数据的处理。
对于处理用户名、内容分发和通知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来说,区块链典型的金融风险(如双花攻击)并不适用。Lens和Farcaster团队需要考虑不同的假设,做出适当的技术取舍。
Lens协议解析
由Aave创始人Stani Kulechov创建的Lens协议是一个可组合的社交图谱,目前部署在Polygon上。该协议围绕几个核心智能合约构建,涵盖了社交互动的各个方面。
Profile NFT是协议中的核心对象,拥有它就意味着掌控了社交图谱和内容的所有权。每个Profile都完整记录了用户发布的所有帖子、引用、转发和评论的历史。
Publication代表协议中的内容,分为帖子、评论、引用和转发四种类型。所有内容都通过ContentURI链接到IPFS、Arweave等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只有元数据存储在链上。
开放操作为开发者提供了嵌入自定义功能的途径,可以理解为由协议触发的特定事件钩子。比如当用户收到打赏时,可以通过索引器跟踪收入情况。
Lens团队专注于协议开发,将前端建设的任务交给社区,这催生了风格各异的用户界面。虽然初期有些混乱,但buttrfly、hey.xyz和orb等应用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在运行Lens v1一段时间后,团队推出了Momoka——一个基于乐观假设的L3解决方案。通过将数据上传到Arweave而非直接存储在Polygon上,显著降低了成本。
Farcaster的创新
Farcaster是另一个基于以太坊的Web3社交网络,它巧妙地将链上智能合约与点对点网络相结合。与Lens类似,Farcaster也是开放协议,支持多种客户端。最受欢迎的Warpcast由官方团队开发,此外还有提供高级功能的Supercast和专注跨平台发布的Yup。
2022年,Varun Srinivasan在《足够去中心化》一文中提出的理念成为Farcaster架构的指导思想。核心观点是:只要两个用户在网络其他成员试图阻挠时仍能找到彼此并通信,这个社交网络就是足够去中心化的。
Farcaster通过部署在Optimism上的一组核心智能合约实现这一愿景:IdRegistry负责账户创建和恢复,StorageRegistry管理存储空间租赁,KeyRegistry则负责颁发应用密钥。
消息传输的重任交给了由Hubble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网络。这些节点使用TypeScript和Rust构建,负责验证、存储和复制消息。通过结合CRDTs(无冲突复制数据类型)和基于libp2p的gossip协议,Farcaster实现了强最终一致性,即使节点离线也能通过同伴重建状态。
无许可创新的力量
在这些协议基础上,新的原语正在涌现。其中Farcaster的Frames获得了广泛关注,它通过添加最多4个按钮,将静态图片转变为交互体验。开发者已经利用Frames创建了投票、数字收藏品和小游戏等各种应用。
虽然任何能返回HTML内容的服务器都可以创建Frame,但framesjs.org、frog.fm等框架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开发门槛。值得注意的是,在Farcaster上获得成功后,Lens也在考虑采用Frames标准,这展示了共同标准的强大推动力。
展望未来
去中心化社交网络要获得全面成功,仍需克服基础设施扩容、简化钱包创建流程和降低gas费用等挑战。尽管如此,用户体验已经取得显著进步,Farcaster已经聚集了约5万日活用户和35万注册用户,这得益于其媲美传统社交网络的移动端体验。
协议的无许可特性为开发者提供了肥沃的创新土壤。我们看到类似DeFi夏季的实验热潮正在兴起,比如去中心化社交聚合器yup.io、短视频平台drakula.app,以及Farcaster生态的SaaS工具neynar.com等。
创业者现在可以在项目中集成原生的Web3分发渠道,用户可以从初始兴趣出发,通过嵌入信息流的应用(如Frames)或链接扩展到其他服务。同时,新用户也可以通过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反哺整个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Outlier Ventures]。版权归原作者[Lorenzo Sicilia]所有。如果对此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他们将会及时处理。
-
责任免责声明:本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本文的其他语言翻译由Gate Learn团队完成。未经声明,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已翻译的文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