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部分加密投资者纷纷抱怨”上当”,认为按照以太坊作为行业标杆的预期,在本轮牛市中本应跑赢比特币。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面对表现稳健的比特币,以太坊始终未能重现上一轮牛市的强势表现。这引发了新一轮的担忧情绪,有人开始质疑:前有比特币生态蓬勃发展,后有Solana等快速公链的追赶,以太坊是否正在失去竞争优势?
那么以太坊真的被市场低估了吗?未来还有突破的机会吗?让我们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个问题。
持续创新中的以太坊
根据OKlink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以太坊的总地址数、日活跃地址数以及链上非零地址数都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以太坊网络的持续发展和用户基础的不断扩大。

在技术层面,以太坊的扩容路线从侧链到各种Rollup方案的落地,已经安全可靠地突破了区块链技术的扩容瓶颈。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比特币生态在内的众多公链都在借鉴以太坊的OP-Rollup和ZK-Rollup技术方案来构建自己的Layer2解决方案,这从侧面印证了以太坊在扩容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根据L2Beat的数据,目前以太坊生态中活跃的知名Layer2项目已达50个,总锁定价值约380亿美元。其中Arbitrum one、OP Mainet、Base等项目的TVL都超过了10亿美元。与比特币相比,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功能使其Layer2方案能够直接验证反欺诈证明数据和零知识证明数据,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更容易落地实施。
以太坊的独特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以太坊生态在各个赛道都沉淀了一批优质项目,如头部DEX Uniswap、借贷平台AAVE、去中心化稳定币Maker等。这些项目不仅是以太坊生态的基础设施,更是整个加密行业的中流砥柱。它们的存在为以太坊生态提供了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太坊拥有最完善的钱包生态系统。得益于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太坊钱包无论在数量还是功能上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以太坊钱包已经实现了多平台全覆盖,支持近60种语言,并正在推进”账户抽象”等创新功能,未来将提供更优的用户体验。

另一个独特优势是以太坊拥有8支技术团队并行开发多个客户端。这种多团队协作的开发模式在区块链项目中极为罕见,它确保了网络的强大性、多样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目前参与以太坊2.0客户端开发的团队包括ChainSafe Systems、PegaSys等知名技术团队。
EVM:行业标准的确立
以太坊虚拟机(EVM)正在成为区块链技术的通用标准之一。近期数据显示,G20央行牵头的63个区块链相关实验中,有47%的项目选择兼容EVM。这一趋势表明,公共区块链基础设施与受监管机构的需求并非不相容。

EVM成为标准为以太坊带来了巨大优势。兼容EVM的区块链可以共享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和用户群体,而以太坊作为共识最强的EVM链自然成为这个互联网络的核心。数据显示,以太坊在跨链资金流动中占据中心位置,获得了最多的资金流入。

这种情况类似于Google的Chromium项目。通过开源Chromium内核,Google的浏览器技术成为了行业标准,最终连竞争对手微软也不得不采用。同样地,当其他公链纷纷兼容EVM时,它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以太坊生态的一部分。
ETH:超声波货币
通过EIP-1559和向POS的转型,以太坊成为了首个可能实现长期通缩的主要加密资产,这使其获得了”超声波货币”的称号。Justin Drake提出的这个概念,在Bankless等社区的支持下得到了广泛传播。
以太坊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既不需要通过大量增发来维持网络安全(甚至可以通缩),又能为持币者带来收益。这打破了传统认知中”通缩有利价值凝聚但不利生态发展,通胀有利生态发展但稀释价值”的困境,实现了两者的平衡。

Layer2的价值争议
有人认为Layer2的发展削弱了以太坊主网的价值捕获能力,因为大量交易转移到了Layer2上。但这种观点可能过于片面。虽然Layer2确实分流了部分Gas费用,但ETH的价值来源中Gas只占很小一部分。就像比特币的手续费远低于以太坊,但市值却更高,因为其价值更多体现在存储价值上。
以太坊作为”数字石油”,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流动性上。Layer2的发展实际上扩大了以太坊的整体生态规模,增强了ETH的流动性和采用度。此外,随着以太坊质押利率成为行业基准利率,stETH等质押衍生品正在成为加密世界的”国债”。
证券化争议
近期美国SEC将以太坊是否属于证券的争论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一争议的实质是监管机构试图扩大管辖权。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部门间对此也存在分歧。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Patrick McHenry就公开批评SEC的调查,称其误导国会,并强调需要通过立法为数字资产提供明确的监管框架。
多数分析认为,SEC将以太坊认定为证券的理由不够充分,尤其是考虑到此前已经批准了以太坊期货ETF。这一争议也凸显了美国加密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总结
尽管市场有时会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但以太坊展现出的技术优势和生态活力是无可替代的。长期来看,单个监管机构的行动很难动摇以太坊在Web3和加密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就像XRP最终未被成功认定为证券一样,以太坊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某个特定司法管辖区的监管范围。
声明:
- 本文转载自[白话区块链],著作权归属原作者[木沐],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3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