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区块链行业的发展重心正从TVL争夺和DeFi生态建设转向更具潜力的注意力经济领域。在Web3世界中,SocialFi和meme项目成为注意力经济的典型代表,其中TON、Solana和Base三大平台表现尤为突出。
TON凭借其独特的小游戏和小程序生态展现出巨大潜力,吸引了各大交易所的目光。Solana推出的Blink功能虽然创意十足,但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和安全问题。而背靠Coinbase的Base则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最成功的经济模式可能恰恰是那些没有预设经济模型的案例。当一切都可被精确计算时,反而会限制其发展空间和生命周期。
注意力经济的崛起
随着以太坊完成从0到1的跨越,整个行业都在探索如何实现从1到N的突破。今年我们关注的重点从基础设施的模块化缺陷转向了应用层的发展。正如我们之前文章所分析的,当前Layer2技术还不足以支撑”超级应用”的出现,除了虚拟机性能和TPS限制外,大多数Layer2仍执着于通过激励措施和DeFi生态从主链获取价值,这种模板化的发展路径只能创造出更快、更便宜但缺乏特色的”以太坊复制品”。
相比之下,TON、Solana和Base等新兴生态另辟蹊径,将注意力经济作为突破口。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注意力经济旨在通过吸引用户关注来培育潜在消费群体,从而获取最大商业价值。在这种经济形态下,公众注意力取代传统货币资本成为最宝贵的资源。视觉吸引力是获取注意力的关键手段,因此注意力经济也被称为”眼球经济”。
Web2时代的YouTube、Twitter、Google和TikTok都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产物。回想一下,你可能从未直接为使用这些平台付费,但它们却通过推送精准广告实现了巨额收益。这正是注意力经济的魔力所在——平台通过免费服务获取用户注意力,再将注意力转化为商业价值。
在Web3领域,SocialFi和meme项目承担了注意力经济的角色。其中SocialFi尤其值得关注,无论是friend.tech还是Solana的Blinks,亦或是TON这样的社交型应用链,它们的核心目标都是将Web2时代的公共流量转化为私有流量。这与我们一年多前的观点不谋而合:最成功的Web3非金融应用应该借鉴Web2的成功经验,而非重复Web2已经证明失败的尝试。
TON生态的独特优势
创新架构设计
TON最初的设计理念是在Telegram上实现无缝支付和小程序功能,而非传统DeFi应用。这解释了其TVL明显低于其他主流公链的原因。选择区块链而非微信式的小程序方案,源于Telegram全球用户群的监管复杂性,区块链技术在此可以充当信任中介。
TON采用多链架构,由一条主链(Masterchain)和多个工作链(Workchain)组成。这种设计允许多种交易和应用并行处理,大幅提升吞吐量。Masterchain作为网络核心,存储着所有工作链的最终状态和网络配置。每个工作链都可以定制自己的规则和共识机制,并进一步细分为分片链。通过动态分片技术和超立方体路由,TON实现了高效的跨链通信和负载均衡。
此外,TON还整合了域名系统、去中心化存储、隐私保护服务等多种功能,理论上可以支持数十亿用户的海量交易。然而,这种复杂架构也带来了中心化和操作难度等挑战。
小游戏热潮
Notcoin在币安上市引爆了TON生态的Tap-to-Earn小游戏风潮。从流量获取角度看,这类游戏确实取得了成功。币安实验室近半年来的首笔投资就押注在TON小游戏生态,显示出交易所对这一领域的看好。
这让人想起2022年微信上爆红的”羊了个羊”。这款游戏通过简单的第一关和极具挑战性的第二关设计,配合社交分享机制,创造了惊人的传播效果,据报道日广告收入高达500万元。成功的休闲游戏通常遵循”游戏-广告/内购-变现”的商业模式,但在Web3环境下,这一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当前许多项目试图将空投激励与传统游戏机制结合,但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工作室刷量等问题。一旦代币发行,多数项目难以为继。
尽管如此,对普通用户而言,参与成本几乎为零的TON小游戏仍值得尝试。币安似乎有意复制STEPN的成功,通过扶持几个爆款项目来带动整个生态。Notcoin作为本周期唯一同时在OKX和币安上市的小项目,其上市后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策略的可能性。
小程序的潜力
小程序被认为是TON生态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其优势不言而喻,微信小程序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相比微信,TON小程序在全球化部署和灵活性方面更具优势。想象一个场景:中小型电商平台想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TON可以低成本、透明地实现用户激励和任务追踪,充分展现了区块链自下而上的优势。
卓越的用户体验
在提升Web3可用性方面,TON展现出独特优势。今年Solana的Meme热潮带动了TG Bot的普及,顶级Bot的日交易量可达数十亿美元。面对Web3应用普遍存在的用户体验问题,TON通过Telegram集成提供了真正友好的链上活动入口。
与OKX Web3 Wallet和UXUY等优秀钱包应用不同,TG Bot由社区自发开发,支持多链代币交易,操作比网页版更加便捷。这种模式可以延伸到DeFi、链游等多个领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在Telegram内实现真正的”全链兼容”体验。
Solana的Blinks与Actions
技术架构
Solana推出Blinks和Actions的动机源于对meme热潮中注意力经济潜力的认识。与TON类似,Solana希望将社交媒体打造成其”第二层”。
Actions本质上是标准化的交易API,可以通过二维码、按钮等多种形式触发。Blinks则将Actions转化为可分享链接,使任何支持的钱包都能在网站或社交媒体上直接发起Solana交易。这套方案的目标是实现Solana链上操作的”http链接化”,将其无缝集成到Twitter等Web2应用中。
应用案例
社区已经开发出多个创新用例:在社交媒体发送加密红包、通过Blinks推广meme、在私信中完成交易、给内容创作者打赏等。这些案例展示了Blinks将链上交互融入日常社交场景的潜力。
安全挑战
尽管创意十足,Blinks的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限制。移动端体验欠佳,每个操作都需要跳转页面完成钱包签名,大大增加了安全风险。相比TON与Telegram的深度整合,Blinks目前更像是一个有趣的实验,为行业提供了思路,但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解决诸多安全问题。
Base的稳健发展
无代币激励的增长
Base的架构已为众人熟知,这里不再赘述。与TON类似,Base也有强大后盾支持。它的崛起轨迹与Solana有相似之处,都是依托meme文化获得关注,但Base完全放弃了代币激励,仅依靠财富效应吸引用户。从最初的Friend.tech到现在的Farcaster,Coinbase展现出卓越的区块链运营能力。
Farcaster生态
Farcaster为SocialFi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这个开放的社交协议框架允许开发者构建多样化应用,就像电子邮件协议支持多个客户端一样。其核心特点是互操作性,支持与其他区块链网络无缝交互。
Warpcast作为Farcaster的首个客户端,占据了协议90%的流量。其注册流程极其简单,系统自动为用户生成钱包,大幅降低了新用户的进入门槛。熟悉加密技术的用户也可以绑定自己的钱包。这种设计既保证了易用性,又推动了生态发展。
创新应用
基于Farcaster协议,开发者已经创建了多个创新应用:Jam将推文转化为可交易的NFT资产;Clubcast则引入了付费解锁内容的机制。这些应用正在探索SocialFi的多种可能性。
经济模型的思考
Base通过Farcaster上的各类SocialFi应用巩固自身地位。与TON和Blinks不同,Farcaster是更纯粹的Web3社交协议,需要解决内容定价和经济模型设计等核心问题。
从Friend.tech到Pump.fun的经验表明,最成功的经济模型可能恰恰是没有预设模型。当一切都可被精确计算时,反而会限制发展空间。Friend.tech的Key定价模型就证明了这一点——过度设计的经济机制最终成为了制约因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