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再质押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毕竟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它已经成为加密市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虽然本文会以EigenLayer和AVS为例来展开讨论,但我想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再质押”概念其实包含了所有相关协议及其构建的服务,而不仅限于EigenLayer这一个项目。
不得不说,EigenLayer开创的再质押模式确实为行业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理论上,通过扩展像ETH这样具有高度流动性和全球共识的资产的经济安全性,开发者可以更专注于产品本身,而不必再费心构建全新的代币生态系统。这不仅降低了开发成本,也为终端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来源:EigenLayer 白皮书
然而,自EigenLayer白皮书发布以来,再质押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不仅能看到比特币的再质押项目Babylon、Solana的Solayer,还有支持多资产的Karak和Symbiotic等创新协议。就连EigenLayer本身也开始支持非许可代币的再质押,允许任何ERC-20代币参与其中。

来源:EigenLayer 博客
市场正在向我们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未来每个代币都可能被再质押。这种趋势已经超越了单纯扩展ETH经济安全性的初衷,转而催生出一系列新型链上衍生品,比如再质押代币和流动性再质押代币。随着Tally Protocol等创新解决方案的出现,再质押的范围正在从一级资产扩展到整个加密生态。
再质押的市场逻辑
要理解再质押的未来发展,我们需要从供需两端来分析。虽然这个话题可以展开很多理论探讨,但归根结底,加密市场始终围绕着两个永恒的主题:用户追求更高收益,开发者渴望创造代币。
从供给端来看,再质押协议完美契合了用户对收益的追求。就像传统金融市场一样,加密市场正在演变成一个不断追逐更高风险回报的竞技场。再质押者通过将资产分配到AVS(应用验证服务)上来获取额外收益,这些收益可能来自项目方的收入分成,也可能是其原生代币奖励。
让我们做个简单计算:目前EigenLayer上已经有价值105亿美元的ETH参与再质押,假设这些资产原本能获得4%的年化收益,那么为了额外增加1%的收益,整个生态系统需要创造1.05亿美元的价值。考虑到智能合约风险和罚没机制,这个回报显然不够吸引人。要让资本愿意承担这些风险,收益率至少需要翻倍到8%以上。

来源:KelpDAO
目前我们看到的高收益主要来自EIGEN代币预期和积分奖励,而非实际收入。随着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再质押协议和AVS,流动性将被严重分散,开发者也会面临选择困难。这意味着要么吸引更多ETH参与再质押,要么就只能依靠代币激励来维持系统运转。
从需求端来看,虽然再质押协议认为使用现有资产比发行新代币更经济高效,但现实是发行自有代币仍然是大多数加密项目的核心诉求。正如Multicoin的Kyle所指出的,经济安全性很少成为用户选择产品的决定性因素。M^0的Luca也通过研究指出,由于市场低效性,项目使用原生代币的实际成本可能低于使用ETH。
EigenLayer显然预见到了这种情况,因此设计了双重质押系统。如果再质押的未来是所有代币都能参与,那么它对开发者的真正价值何在?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保险功能和产品增强。
多资产再质押的碎片化未来
在未来,再质押将成为项目提升竞争力的补充手段。一方面,它为产品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再质押协议需要重新定义叙事,让开发者相信任何产品都应该包含再质押元素。就像预言机项目可以通过成为AVS来增强抗操纵能力一样,虽然最终用户可能并不关心这些技术细节。
所有代币都将争夺成为首选再质押资产的机会,因为这不仅能提升其市场价值,还能减少抛压。AVS在选择再质押资产时,会综合考虑风险偏好、激励机制、功能匹配度以及生态协同效应等因素。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安全性考量,演变成一场涉及保险、再抵押和生态政治的复杂博弈。
随着越来越多的代币参与再质押,AVS将面临丰富的选择:该选择哪些资产?要建立怎样的生态联盟?哪个生态系统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就像现在的多链部署趋势一样,AVS最终会选择能为产品带来最大价值的资产和生态系统,有时甚至会同时采用多个方案。

展望未来
加密社区常常喜欢用非黑即白的眼光看待创新,但实际情况是,再质押既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也不是毫无价值的噱头。作为一种基础机制,它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减轻了工程负担,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衍生品市场。对于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增加了一个获取收益的新渠道。
未来,我们将看到大量资产参与再质押,而开发者将像选择公链一样,挑选最适合自己产品的再质押生态系统。代币之间将展开激烈竞争,因为成为主流再质押资产意味着更多的使用场景和市场认可。归根结底,再质押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最初的经济安全诉求,正在演变成一个融合保险、金融和政治博弈的复杂体系。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