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排序器的探索
在讨论L2项目的发展方向时,Max特别强调了排序器去中心化的重要性。他认为这应该是L2项目的优先事项,因为现有的L1已经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共识组件。我个人更倾向于PoA/轮换模型,这种方案在完全去中心化共识与性能需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比如像@megaeth_labs这样的项目,就采用了根据时区轮换排序器的创新模式,既保证了效率又兼顾了去中心化理念。
用户:以太坊生态的核心动力
Max敏锐地指出当前以太坊生态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主网用户正在被L2以相同用例分流。他理想中的生态应该是互补共生的,以太坊专注于高价值的DeFi应用,而L2则更适合处理日常支付等低价值交易。我完全认同这个观点,并专门制作了一张对比图来展示当前状况与理想状态的区别。
虽然用户选择总会存在重叠,但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太坊应该保持其强大的去中心化特性来服务高价值交易,而L2则可以通过优化用户体验来满足日常需求。正如@0xBreadguy和@eawosikaa所强调的,目前最需要改进的是消息传递机制。
基于汇总技术的创新
Max提出的”Based汇总”概念令人耳目一新,这种技术通过使用以太坊进行排序,实现了与L2更好的协同。他进一步提出了”超级基于”汇总的构想,将用户保护置于区块构建的核心位置。Gwenyth Taiko项目就体现了这种理念,其与L1合约的原子可组合性可能是实现真正网络扩展的关键。不过Max也坦言,由于时机问题,推动现有项目转向Based汇总面临诸多挑战。
L2是否属于以太坊生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ZK与乐观技术的路线之争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Max坚定地认为ZK技术更具优势,但由于乐观技术更早成熟,它不仅在市场份额上领先,还影响了以太坊的发展路线。他建议以太坊基金会应该重新聚焦,加强主网与ZK技术的整合。虽然我认同ZK技术的优越性,但也认为相关研究仍需深入。Max特别指出,ZK状态差异虽然解决了带宽问题,但也可能导致交易历史的简化。
以太坊的扩容挑战
Max提出将以太坊吞吐量提升100倍的激进目标,包括缩短区块时间、引入多提议者等方案。为了直观展示这个目标的意义,我特意制作了对比图,将比特币、以太坊、Solana以及100倍扩容后的以太坊进行对比。
图表清晰地显示,即使实现100倍扩容,以太坊在吞吐量上仍与Solana存在差距。不过考虑到以太坊的价值主张,这种提升应该能够在保持核心原则的前提下实现。
对生态发展的深入思考
Max对当前生态发展提出了诸多深刻见解:他认为Arbitrum和Base等项目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因,可能难以长期支持以太坊;预测L2代币将会贬值,并可能导致项目方削弱以太坊价值来提升自身代币;最后他特别强调,虽然以太坊社区充满善意,但可能已经偏离了最优发展路径。
这次对话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Max与我在很多观点上不谋而合,特别是他这句发人深省的话:”人们没有料到以太坊的终极目标是一个廉价、无差异化的去中心化层,众多强大的公司在其上构建,尽可能多地从这个垄断中获利。”这确实道出了当前发展中的深层矛盾。
感谢@MaxResnick1在@BanklessHQ访谈中分享的洞见。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5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