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扩容的未来:Surge阶段全面解析与前景展望

以太坊采用以Rollup为中心的扩容路线图,结合分片技术与二层协议,通过L1保障去中心化和安全性,L2实现高吞吐量。当前重点包括:1)PeerDAS数据可用性采样技术提升至16MB/时隙,结合数据压缩实现5.8万TPS;2)广义Plasma方案增强Validium安全性;3)通过多重证明系统推动L2进入无需信任的第2阶段;4)标准化跨链互操作协议改善用户体验;5)同步扩展L1执行能力,采用EOF、多维Gas定价等技术平衡扩容与去中心化。该路线图致力于在保持以太坊核心特性的同时,构建高扩展性生态系统。

以太坊发展的早期阶段,扩容策略主要围绕两种思路展开。2015年的一篇重要论文首次提出了”分片”概念,这种方案借鉴了BitTorrent等点对点网络的工作方式,让每个节点只需验证和存储部分交易。与此同时,另一种思路是发展二层协议,这些网络依托以太坊主链的安全性,同时将大部分计算和存储转移到链下。二层协议的技术路线经历了多次演进:2015年主要探索状态通道,2017年转向Plasma,直到2019年Rollups技术脱颖而出。Rollups虽然需要更多链上数据带宽,但得益于分片研究在数据可用性验证方面的突破,最终形成了以Rollup为中心的扩容路线图,这一策略至今仍是以太坊扩容的核心方向。

以太坊扩容的未来:Surge阶段全面解析与前景展望

2023年路线图中的The Surge阶段

以Rollup为中心的路线图明确了L1和L2的分工:以太坊主链专注于保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而二层网络则承担扩展生态系统的重任。这种分工模式类似于现实社会中的法院系统与商业活动的关系——法院(L1)不追求效率至上,而是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让企业家(L2)能够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推动整个生态向前发展

今年,这一路线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通过EIP-4844 blobs大幅提升了以太坊L1的数据带宽,多个EVM Rollup已经达到第一阶段异构化的分片实现正在成为现实,每个L2都像一个独立的分片,拥有自己的规则和逻辑。然而,这种发展路径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的任务是完善以Rollup为中心的路线图,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保持以太坊L1特有的稳健性和去中心化特性。

The Surge(扩容):关键目标

  • 在L1+L2上实现100,000+的每秒交易量(TPS)
  • 保持L1的去中心化和稳健性
  • 至少有一些L2完全继承以太坊的核心属性(无需信任、开放、抗审查)
  • L2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互操作性。以太坊应该感觉像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34个不同的区块链

在本章中

旁白:可扩展性的三难困境

可扩展性三难困境是201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出区块链的三个属性之间存在矛盾:去中心化(具体来说:运行节点的低成本)、可扩展性(具体来说:高交易处理量)和安全性(具体来说:攻击者需要破坏网络中大部分节点才能使单个交易失败)。

以太坊扩容的未来:Surge阶段全面解析与前景展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三难困境并非一个定理,介绍它的文章也没有提供数学证明。但文章给出了一个启发性的数学论证:如果一个支持去中心化的节点(如普通笔记本电脑)每秒可以验证N笔交易,而你有一个每秒处理k*N笔交易的链,那么要么(i)每笔交易只被1/k的节点看到,这意味着攻击者只需破坏少数节点就能推送一笔坏交易,要么(ii)你的节点需要很强大,导致你的链不再去中心化。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证明打破三难困境是不可能的,而是表明打破三难困境很难——它需要某种方式跳出论证所暗示的框框。

多年来,一些高性能链常常声称他们在不做任何基础架构层面创新的情况下解决了三难困境,通常是通过使用软件工程技巧来优化节点。这总是具有误导性的,在这些链上运行节点最终总是比在以太坊上困难得多。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的诸多微妙之处(因此,为什么仅靠L1客户端软件工程无法扩展以太坊本身)。

然而,数据可用性采样和SNARKs的结合确实解决了三难困境:它允许客户端验证某些数据的可用性,并正确执行一定数量的计算步骤,同时只下载少量数据并运行少量计算。SNARKs是无需信任的。数据可用性采样有一个微妙的N中少数信任模型,但它保留了不可扩展链的基本属性,即即使51%攻击也无法强制网络接受坏区块。

解决三难困境的另一种方式是 Plasma 架构,它使用巧妙的技术,以激励兼容的方式将监视数据可用性的责任推给用户。在2017-2019年,当我们只有欺诈证明来扩展计算时,Plasma在安全操作方面非常有限,但SNARKs的主流化使Plasma架构对更广泛的用例变得更加可行

数据可用性采样的进一步进展

我们在解决什么问题?

自2024年3月13日Dencun升级上线以来,以太坊区块链每12秒的 slot (时隙)中包含三个约125 kB的”数据块”,即每个 slot 约375 kB的数据可用性带宽。假设交易数据直接在链上发布,一笔ERC20转账约需180字节,那么以太坊上rollups的最大每秒交易量(TPS)为:

375000 / 12 / 180 = 173.6 TPS (每秒处理量)

如果我们加上以太坊的calldata(理论最大值:每个 slot 30百万gas / 每字节16 gas = 每个slot 1,875,000字节),这个数字将达到607 TPS。通过PeerDAS,计划是将数据块数量目标增加到8-16个,这将使我们在calldata中达到463-926 TPS。

这相对于以太坊 L1 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提升,但这还不够。我们想要更多的可扩展性。 我们的中期目标是每个slot 16 MB,如果与汇总数据压缩的改进相结合,将为我们提供 〜58,000 TPS。

它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

PeerDAS是”一维采样”的一种相对简单的实现。以太坊中的每个数据块都是一个253位素数域上的4096度多项式。我们广播多项式的”份额”,每个份额由16个相邻坐标的16个评估组成,这些坐标从总共8192个坐标中选取。8192个评估中的任意4096个(根据当前提议的参数:128个可能样本中的任意64个)都可以恢复整个数据块。

以太坊扩容的未来:Surge阶段全面解析与前景展望

PeerDAS的工作原理是让每个客户端监听少量子网,其中第i个子网广播任何数据块的第i个样本,并通过询问全局p2p网络中的对等节点(它们会监听不同的子网)来获取它需要的其他子网上的数据块。一个更保守的版本SubnetDAS只使用子网机制,没有额外的询问对等节点的层。目前的提议是让参与权益证明的节点使用SubnetDAS,而其他节点(即”客户端”)使用PeerDAS。

理论上,我们可以将一维采样扩展得相当远:如果我们将数据块数量上限增加到256(目标为128),那么我们将达到16 MB的目标,同时数据可用性采样对每个节点的成本仅为每个时隙16个样本 * 128个数据块 * 每个样本每个数据块512字节 = 1 MB的数据带宽。这刚好在我们的容忍范围内:可以做到,但这意味着带宽受限的客户端无法进行采样。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数据块数量并增加数据块大小来优化这一点,但这会使重构更加昂贵。

因此,我们最终想要更进一步,实现二维采样,这种方法不仅在数据块内进行随机采样,还在数据块之间进行采样。KZG承诺的线性特性被用来”扩展”区块中的数据块集合,生成一系列新的”虚拟数据块”,这些虚拟数据块冗余地编码相同的信息。

以太坊扩容的未来:Surge阶段全面解析与前景展望

二维采样。 来源:a16z 加密货币

至关重要的是,计算承诺的扩展不需要拥有数据块,因此该方案从根本上适合分布式区块构建。实际构建区块的节点只需要有数据块的KZG承诺,并且可以自己依靠DAS来验证数据块的可用性。一维DAS也天生适合分布式区块构建。

与现有研究有哪些联系?

还需要做什么,需要权衡什么?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完成PeerDAS的实施和推广。之后,我们需要逐步增加PeerDAS上的数据块数量,同时密切关注网络状况并改进软件以确保安全性。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更多的学术工作来正式化PeerDAS和其他版本的DAS,并研究它们与分叉选择规则安全性等问题的相互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工作来确定2D DAS的理想版本并证明其安全性。我们还希望最终从KZG迁移到一个抗量子、无需可信设置的替代方案。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分布式区块构建的候选方案。即使是使用递归STARK生成行列重构有效性证明的昂贵”暴力”技术也不够,因为虽然理论上STARK的大小是O(log(n) * log(log(n))个哈希(使用STIR),但实际上STARK几乎和整个数据块一样大。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现实的路径是:

  • 实现理想的2D DAS
  • 坚持使用1D DAS,牺牲采样带宽效率并接受较低的数据上限,以换取简单性和稳健性
  • (重大转向)放弃DA,全面拥抱Plasma作为我们关注的主要第二层架构

我们可以将这些选择视为一个权衡谱系:

以太坊扩容的未来:Surge阶段全面解析与前景展望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我们决定直接在L1上扩展执行,这个选择仍然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6311.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6小时前
下一篇 5小时前

相关推荐

  • 2025年上半年加密货币ETP资金流入量下滑2.7% 较去年183亿美元明显减少

    加密货币投资产品2025年上半年表现强劲,总流入达178亿美元,接近去年同期的183亿美元。比特币ETP占据主导地位,贡献84%的流入(149亿美元),以太坊以16.3%的份额(29亿美元)紧随其后。贝莱德的加密ETF领跑市场,占上半年总流入的96%(170亿美元)。尽管瑞波币现货ETF尚未在美国获批,其ETP仍以2.19亿美元流入位列第三。市场持续11周的资金流入(累计169亿美元)推动比特币价格突破10.8万美元。

    2025年6月30日
    1200
  • 德国银行业巨头储蓄银行计划2026年前为5000万客户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

    德国最大银行集团Sparkassen-Finanzgruppe计划在2026年夏季前为零售客户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标志着其政策重大转变。该集团将通过子公司Dekabank开发交易平台,该平台已获得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颁发的托管牌照。此举得益于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的实施,为欧洲银行业加密货币服务提供了统一监管框架。尽管德国监管机构仍密切关注加密货币相关风险,但Sparkassen的入局可能加速数字资产在德国主流市场的采用,其近5000万零售客户将直接通过银行账户交易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要代币。

    6天前
    5600
  • 现货以太坊(ETH)ETF资金流向逆转:19天净流入后首现净流出

    美国现货以太坊ETF在连续19天净流入13.7亿美元后,于6月13日首次出现210万美元净流出。这一资金流入周期始于5月16日,期间6月11日单日净流入达2.403亿美元创四个月新高。目前以太坊价格为2552美元,仍低于周期开始时的2620美元水平。市场分析师指出,引入质押功能可能提升ETF吸引力。体育博彩平台SharpLink Gaming同日购入176,271枚以太坊,价值4.63亿美元,成为最大公开持有机构。

    2025年6月17日
    700
  • 比特币资金流向以太坊未被发现?交易员称”熊市创伤后遗症”是主因

    加密货币市场正经历着从比特币向以太坊的显著转变,但多数投资者可能尚未意识到这一变化。MN Trading Capital创始人Michaël van de Poppe在最新市场分析中指出,以太坊正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以太坊崛起:被忽视的市场转变信号 Van de Poppe引用知名分析师Willy Woo的研究表示:”我们正进入以太坊主导的市…

    2025年6月19日
    1400
  • 主权主义者 vs. 全球主义者:区块链的持久承诺为何是主权

    区块链行业过度神化了”去中心化”概念,其本质应是实现个体与社区对基础设施、资产和数据的自主控制权(主权)。当前比特币、以太坊等全球网络仅将信任从传统机构转移至验证者群体,仍存在单点故障风险。真正的抗冲突系统需兼具本地化运行能力与全球互操作性,让社区能自主选择信任模型。隐私是主权的基石,未来应是多元主权系统共存的世界——当全球网络瘫痪时,本地经济仍能持续运转。去中心化只是工具,主权才是终极目标。

    2025年6月30日
    11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