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一览:
LayerZero的OFT代币框架通过创新的”烧毁-铸造”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封装方式的局限性,实现了代币的无缝跨链转移,同时确保了代币供应量的统一性。这一框架不仅显著提升了项目的跨链流动性管理能力,还赋予发行方更大的自主控制权,并支持包括OFT适配器和安全机制配置在内的多种个性化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原生代币、稳定币和液体重质押代币(LRT)构成了OFT框架的主要使用场景,涵盖了多链交易、治理和收益聚合等多样化需求。虽然目前OFT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代币框架领域的竞争正日趋激烈。未来成功的关键将取决于能否吸引核心代币采用、确保协议一致性以及完善安全措施。
对于”是否应该尝试OFT”这个问题,当前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竞争框架仍处于研发阶段,它们未来的市场表现和竞争策略值得持续关注。
1. 背景 – OFT为何成为焦点?
在区块链领域,多链生态已成为项目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区块链平台、Dapp还是代币项目,要想获得更多用户和流动性,都必须突破单链的限制。跨链消息协议上的”代币框架”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它能够实现代币在多条链上的自由流通和管理。
本文将重点探讨LayerZero的OFT代币框架,深入分析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1.1 代币框架的必要性
现有的代币标准如ERC20、SPL20、CW20和Sui Coin通常局限于单一区块链,其功能也因原生链的特性而存在差异。以Sui Coin为例,它不支持approve功能,却能保持代币的同质化特性。这些标准的单链局限性导致当代币通过第三方桥接跨链时,流动性和封装代币的管理都会面临诸多挑战。
项目采用代币框架主要基于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实现多链流动性的统一管理,随着代币受欢迎程度的提升,其交易和流动性会自然扩展到多链环境,代币框架可以简化这一过程;其次是增强发行方的控制权,统一的用户体验需要发行方对代币拥有绝对控制,避免因第三方介入导致多个版本的封装代币共存。
1.2 OFT代币框架如何实现跨链?
LayerZero推出的OFT(跨链同质化代币)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代币框架。该框架允许代币在不同区块链间自由转移,无需进行资产封装。其工作原理是:当发起跨链转移时,首先在源链销毁代币,然后通过LayerZero协议发送消息,在目标链上铸造等量代币,从而确保所有支持网络间代币总量的统一。
来源: LayerZero V2 OFT Quickstart | LayerZero
OFT框架提供了两种个性化定制方式:OFT适配器作为现有ERC20代币的中间桥梁,允许已有代币通过锁定并在其他区块链上铸造的方式实现跨链扩展;验证器(DVN)与执行者的定制设置则让项目方可以根据需求设计安全机制。以Ondo Finance为例,他们整合了多种验证器,创建了满足机构标准的高安全性跨链系统。
来源: LayerZero V2 OFT Quickstart | LayerZero
1.3 OFT的应用现状
OFT框架已在多种代币类别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包括三类场景:原生治理代币通过OFT技术突破本链限制,如ENA代币可在15条以上区块链上自由转移;稳定币作为各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OFT提供了比创建新稳定币或接入发行商更灵活的选择;液体重质押代币(LRT)这类收益聚合代币,投资者更倾向于在已有资产的链上购买,使得OFT对LRT项目特别有价值。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将链的原生Gas代币转变为OFT,如APE、VANA、BTCN等。这意味着区块链可以运行LayerZero基础设施作为代币转移网关,为链提供嵌入式原生桥接功能,增强安全性。进一步延伸这一概念,可以考虑使用LayerZero运行Sui的原生桥接功能,由Sui验证者担保并与以太坊连接。
来源:Setting a New Standard for Institutional-Grade Bridging with LayerZero
2. 展望——代币框架的未来
2.1 代币框架的三大应用阶段
多链代币的应用逻辑正在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跨链交易起步阶段,代币框架简化了用户操作;其次是多链交互深化阶段,协议开始开发面向多链的应用逻辑;最终目标是实现”无感化”阶段,用户无需理解复杂技术即可管理跨链资产。
2.2 竞争加剧:7+项目的激烈角逐
代币框架已成为跨链通信的重要工具,吸引了众多竞争者入局。目前市场上主要有LayerZero的OFT、Axelar的ITS、Wormhole的NTT等框架。虽然OFT目前在总锁定价值和项目采用率方面领先,但未来成功将取决于三大关键因素:吸引核心代币采用、增强协议对齐以及确保安全性。
LayerZero凭借先发优势、零安全事故记录和快速市场渗透,使OFT成为当前领域的领跑者。虽然现在尝试OFT是合理选择,但其他框架的发展态势同样值得关注。
3. 参考资源
- LayerZero OFTs 合约(适用于EVM)
- 代币框架对比:ITS vs. NTT vs. OFT vs. Warp Token 等 | 作者:Arjun Chand | LI.FI Blog LI.FI Blog
- https://x.com/outputlayer/status/1861901037310812353
免责声明:
- 本文内容转载自【4pillars】,版权归原作者【Heechang】所有。如有任何疑问或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他们将及时处理。
2. 责任声明:本文观点仅为作者个人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本文的翻译工作由 Gate Learn 团队完成,除非特别注明,严禁未经授权复制、分发或抄袭本文的译文内容。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