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威胁下的区块链安全新挑战
2024年或将见证量子计算机威胁从理论走向现实的重要转折。谷歌CEO Sundar Pichai近期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发布了量子芯片Willow,这一突破性进展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量子计算专家Scott Aaronson的态度也发生了显著转变,从最初认为”可能需要考虑从传统加密技术转向抗量子攻击的密码系统”,到现在明确表示”毫无疑问现在就该担心这个问题,必须制定应对计划”。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此前就曾探讨过量子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案,包括通过硬分叉保护用户资产。在最近的一次播客访谈中,他特别指出以太坊生态中四个易受量子攻击的关键环节,这些环节都涉及椭圆曲线加密技术——而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问题(ECDLP)恰恰能被Shor量子算法破解。
后量子签名方案的选择
面对量子计算威胁,选择合适的后量子签名方案成为当务之急。前以太坊基金会密码学家Zhenfei Zhang曾深入分析NIST后量子密码标准化进程,在比较多种候选方案后,基于格子密码学的Falcon签名方案展现出独特优势。与其他方案相比,Falcon不仅验证效率相当,更在签名尺寸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使其成为当前最具潜力的选择。
实施路径的探索
确定采用Falcon签名方案后,如何实现部署成为关键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实施思路:
账户抽象方案
这一方案由Justin Drake和Vitalik等核心开发者多次倡导,通过账户抽象(AA)机制实现。其核心在于编写Falcon验证器合约,在用户操作执行前进行签名验证。虽然方案设计优雅,但在Solidity中实现Falcon算法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包括大数运算支持等问题,可能需要通过EVM升级来解决。
硬分叉方案
作为最直接的技术路径,该方案通过引入新型交易类型来支持Falcon签名。虽然实施简单快速,但也意味着将长期绑定特定签名方案,缺乏未来扩展的灵活性。
混合方案
结合前两种方案的优点,可以参照RIP-7212的方式,通过账户抽象机制为Rollups提供试验场,同时为L1层解决方案争取时间。不过这种方法只能作为过渡方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L1层的安全需求。
面向未来的安全考量
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保护以太坊免受量子威胁已刻不容缓。在评估各种部署方案时,需要全面权衡安全性、实施难度和系统灵活性。无论选择哪种路径,确保区块链网络在量子时代的安全稳定运行,都是开发者和社区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ethresear】。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asanso】。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他们会及时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Gate Learn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