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以太坊确立了以汇总为核心的扩展路线图,整个区块链社区都对这个方案寄予厚望。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便到今天,汇总在计算性能方面仍然难以匹敌某些高性能的一层网络。这或许是因为开发团队不仅要解决执行效率问题,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处理证明系统、跨链桥接等复杂事务。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被称为Gigagas汇总的新型解决方案正在崭露头角。在我们之前的系列文章中,已经探讨了基于以太坊的各类汇总方案,包括加速汇总和原生汇总。本文将聚焦于Gigagas汇总,深入分析其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汇总技术面临哪些性能瓶颈?
长期以来,数据可用性(DA)问题被认为是制约L2性能的主要瓶颈。但随着EigenDA等外部解决方案的成熟以及blobs技术的引入,这一限制正在被突破。当前面临的新挑战反而来自于其他方面。
EVM的单线程执行模式是一个显著瓶颈。在现代多核CPU架构下,这种设计导致大量计算资源闲置。虽然理论上以太坊64.85%的交易可以并行处理,但实际应用中这一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此外,提高L2的区块gas上限虽然能提升吞吐量,却可能对证明机制产生连锁反应。
共享排序机制的实现同样充满挑战。在增强L2互操作性的同时保持去中心化特性,需要平衡多方面的技术考量。目前多数主流汇总项目对将排序控制权交给第三方持谨慎态度,因为这种改变可能带来不可预见的性能影响。
状态存储管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以太坊采用的Merkle-Patricia Trie结构虽然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读写放大效应等问题。现有的LevelDB、PebbleDB等实现方案都未能完美解决这些技术难题。
为什么gas比TPS更能反映网络性能?
在评估区块链性能时,TPS(每秒交易数)是最常见的指标,但它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同交易的复杂度和资源需求差异很大,单纯计算交易数量难以准确反映网络的实际处理能力。
相比之下,gas作为衡量计算成本的单位,能够更精确地体现网络的真实吞吐量。gas价格直接影响网络经济模型,包括交易费用和矿工奖励,进而影响用户行为和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关注每秒gas处理量比单纯追求高TPS更有实际意义。
Gigagas汇总的技术突破
Gigagas汇总以每秒处理10亿gas为目标,代表着以太坊扩展技术的新高度。目前整个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处理能力约为每秒6000万gas,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实现Gigagas级别的性能需要在多个技术层面进行创新。
RISE项目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它通过并行EVM执行引擎、连续区块流水线等创新设计,大幅提升了交易处理效率。其采用版本化默克尔树和定制数据库RiseDB的方案,有效优化了状态访问性能。这些技术突破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从传统的8%提升到接近100%。
Gigagas汇总的普及前景
虽然Gigagas汇总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技术前景,但并非所有项目都需要或适合向这个方向发展。不同应用场景对性能的需求差异很大,一些项目可能更关注隐私保护、易用性或特定行业需求。此外,在追求极致性能的同时,如何保持适当的去中心化程度也是需要权衡的重要因素。
Gigagas汇总代表了以太坊扩展技术演进的重要方向,但区块链生态的多样性决定了各种技术方案都有其存在价值。未来很可能会形成不同性能层级的汇总方案共存的格局,各自服务于不同的应用需求。
展望未来
Gigagas汇总的出现标志着以太坊扩展技术进入新阶段。通过突破传统L2的技术瓶颈,这些创新方案正在重新定义区块链的性能边界。虽然实现过程充满挑战,但这些技术进步将为以太坊生态开辟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本系列文章系统性地探讨了以太坊扩展技术的演进历程,从based汇总、booster汇总到native汇总,最后到本文介绍的Gigagas汇总。区块链技术的创新永无止境,我们期待见证更多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出现。
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2077 研究】,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077 研究】。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他们会及时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Gate Learn 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