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为《The People are Tired (of losing)》
加密社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疲惫感。正如@_Kaitoai观察到的,2025年1月下旬,”疲惫”一词在加密推特上的出现频率显著攀升。这种情绪背后反映的是当前市场周期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特征——即便是经历过多个周期的资深交易者,也坦言这次的市场走势更加难以捉摸。

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热点轮动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一个又一个叙事泡沫破灭,投资者的注意力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与此同时,监管压力持续加大,政治因素的介入更让市场环境复杂化。种种因素叠加,难怪人们会感到精疲力竭。
疲惫的根源
零售投资者似乎永远跟不上市场节奏。当他们以为终于抓住机会时,市场风向已经转变。2021年的情况尤为明显,风险投资机构获得了远超散户的回报,而普通投资者却被排除在私募交易之外。这种失衡状态一直持续到2023年,随着$TIA和$DYM等项目的表现,散户对VC套现手段的失望情绪达到顶点。
面对这种情况,市场自然产生了反抗力量。历史悠久的”迷因币”概念因其去中心化特性重新获得关注——这里没有VC的私募筹码可以抛售给不知情的买家。这为散户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技场,直到这个领域也变得过度饱和,进一步缩短了投资者的注意力周期。
市场演变三阶段
第一阶段:VC币的幻灭
回溯2024年初,在AI热潮和迷因币爆发前,”空投挖矿”曾是散户的主要策略。这一模式源自@Arbitrum等Layer2项目的成功案例。但随着Scroll($SCR)等项目令人失望的空投分配——比如5.5%的代币直接给了交易所而非社区——散户的期待逐渐破灭。

$TIA和$DYM的情况更令人沮丧。投资者原本期待通过质押获得生态空投,结果却是代币价格持续下跌和VC的大量解锁。数据显示,上一周期VC的回报率明显优于当前周期,这种差距最终促使Hayes在2024年12月的文章中宣告”VC时代的终结”。
第二阶段:迷因币的狂欢与幻灭

随着VC模式失宠,@muststopmurad提出的”迷因币超级周期”理论获得追捧。初期这确实为散户创造了公平机会,但随着流动性骤减、内幕抛售等问题,许多投资者发现情况比VC时代更糟。Pump.fun平台单月转移价值2.11亿美元的SOL到交易所,更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
第三阶段:市场创伤后遗症
经历多次挫败后,投资者变得极度敏感。市场周期明显缩短,从过去的数周持仓变为现在的数小时;新项目吸走全部流动性;政治事件对市场影响加剧。不过也有积极案例,比如@Hyperliquidx将31%代币分配给社区,其代币价格随后上涨7倍,证明了公平发行的可行性。

寻找平衡点
当前市场呈现出两个极端:VC过度控制和迷因币的无序竞争。要走出困境,可能需要回归实用主义——减少对短期炒作的关注,聚焦真正创造价值的项目;借鉴Hyperliquid的公平发行模式;利用Kaito等新型营销工具。虽然价格永远是最有效的营销手段,但在监管环境逐步完善的当下,过度追求价值抽取终将难以为继。
加密市场的成长必然伴随波动,但唯有坚持构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才能为大多数参与者指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