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为公开信息综合汇编,不代表吴说观点,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不参与非法金融活动。
6月初,Infini创始人还在媒体采访中积极宣传其U卡产品,然而短短几天后形势急转直下。6月17日中午,Infini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停止infini card服务,Global卡、Lite卡与Tech卡将全部暂停使用与新申请。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
公告中Infini表示,虽然暂停卡片服务,但核心功能如充值、提现、Earn收益等仍可正常使用,用户资产安全不受影响。为弥补用户损失,平台承诺自动退还所有受影响用户实际支付的开卡费至Infini账户余额,退款将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于在途退款,预计需要5-21个工作日处理完毕。
对于这一决定,Infini联合创始人郡主给出了解释:to C card业务因合规成本极高、利润微薄、运营负担沉重而难以为继。她坦言,这项业务占据了团队99%的时间和成本,却几乎没有带来任何收入。相比之下,理财和资管业务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郡主还指出,当前Crypto card的业务模式存在根本性缺陷,需要先将USDT和USDC转换为法币再通过传统支付网络完成交易,流程过于曲折漫长且费用高昂。如果不进行补贴,很难与传统信用卡的费率和返现政策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郡主透露Infini曾向硬件钱包OneKey取经,没想到最终走上了相同的道路。OneKey也曾推出U卡产品,但后来同样突然关闭服务。这一巧合引发了业内对U卡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深入思考。
关于关闭服务的真实原因,业内也有猜测认为可能与近期WildCard事件有关。WildCard是一家专注于虚拟信用卡服务的平台,近期传闻遭到调查。这一事件可能加剧了行业监管压力。
就在关停前不久,Infini创始人Christian还在公开场合详细介绍过Infini卡的特色:专注于服务大众用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费率(最低0.1%手续费)、以及独特的卡内余额收益功能。Christian当时表示,这些优势来源于团队正在构建的优秀策略,部分甚至是其他DeFi平台难以找到的独特方案。
业内人士@knowyourself518在推特上分析指出,U卡业务面临巨大合规风险。一次内部举报引发的调查就可能带来远超牌照成本的罚金,而链上资金流的模糊性更会指数级增加合规难度。此外,U卡被电诈团伙滥用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平台既缺乏交易所那样的”合约手续费”造血能力,又不得不直接承担散户端风险,长期运营风险极高。
更严峻的是,卡组织和上游银行会将反洗钱漏洞的罚款全部转嫁给发卡主体,轻则扣光保证金,重则吊销牌照。即便收购银行也无济于事,因为卡组织可以直接对银行进行处罚。用户实际承担的成本往往高达3-5%,远高于表面交易费率。在传统信用卡巨头凭借规模优势占据手续费优势的情况下,U卡在小额支付场景几乎毫无竞争力。
尽管Infini选择退出,但U卡赛道依然热度不减。2025年3月,RedotPay宣布完成4000万美元A轮融资。Coinbase也在近期宣布与美国运通合作推出”Coinbase One Card”信用卡,拓展稳定币支付版图。
@portal_kay曾详细拆解过U卡的产业链条:从最上游的卡组织(Visa、MasterCard),到BIN提供商、发卡机构、卡计划管理方,再到法币-加密货币兑换商和卡片生产技术集成服务商,整个生态分工明确但环环相扣。
合规风险始终是U卡面临的最大挑战。FinTax指出,使用U卡可能涉及多项法律风险:在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超额资金出境可能触犯外汇法规;在禁止加密货币的国家,使用U卡交易可能被认定为违法。此外,用户不应将U卡作为违法工具,高频次大额交易或帮助他人套现可能涉及非法经营或洗钱。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U卡具有一定匿名性,但通过国际支付网络进行的交易都会被详细记录。在CRS等国际税务信息交换机制下,跨境资金流动相当透明。支付平台对大额交易也会进行严格实名审查。因此,试图通过U卡避税不仅难以实现,还可能招致税务稽查和处罚。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