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原文标题《本轮庄家是如何出货的,看看你都踩过什么坑?》
单边流动性池的隐秘陷阱
近期阿根廷总统站台的LIBRA代币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出货表演。项目方在Meteora平台上精心设置了LIBRA-USDC和LIBRA-SOL的单边流动性池,这种特殊设计只添加了LIBRA代币,却刻意回避了USDC或SOL等对手方资产的配置。这种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隐藏着精密的出货逻辑。
图源:Bublemaps
单边池的运作机制相当巧妙:当池中只有LIBRA代币时,任何买入操作都会直接推高价格,因为市场上根本没有足够的卖单作为对手盘。项目方通过控制绝大部分流通代币,可以轻松制造”只涨不跌”的假象。他们只需在不同价位挂出买单,这些买单会被不断成交,进一步推高价格,营造出虚假的市场繁荣。
当足够多的投资者被吸引入场后,项目方就会迅速撤池子,将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转移到预设地址。由于池中没有真正的对手资产,投资者根本无法卖出LIBRA,而新的买入操作只会继续推高这个已经失去支撑的价格。更令人震惊的是,项目方还利用CLMM池的高额手续费功能,额外赚取了上千万美元的收益。
虽然Uniswap V3也提供单边流动性功能,但dForce创始人Mindao指出,其初衷是提高资金利用率。而LIBRA的单边池设计完全背离了这一初衷,纯粹是为价格操纵和流动性抽离服务的工具。
回购利好的暗箱操作
去年8月,GambleFi平台Rollbit宣布变更代币经济学,承诺将部分收入用于每日回购销毁RLB代币。消息公布后价格应声上涨,但两个月后却开始持续下跌。社区用户逐渐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精妙的出货骗局。
回购本应是稳定市场的正面信号,但当资金来自项目方的”热钱包”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些资金并非真正的外部资金流入,而是项目方预先持有的内部资金。通过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回购的代币可能根本没有被销毁,而是重新流回项目方控制的算法出货地址,等待下一次抛售。
随着代币价格持续下跌,社区成员开始质疑Rollbit团队在不同链和市场上的透明度。这种”出30%的货,回购10%”的操作模式,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出货骗局。
合约市场的双重收割
“不喜欢你可以做空”成为本轮行情中最具讽刺意味的交易策略。尽管新币种价格波动剧烈,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固定模式:先经历几日下跌,随后快速拉升,接着进入漫长的阴跌周期。这实际上是庄家利用合约市场流动性不足和散户心理的完美收割方案。
整个过程始于新币上线初期,做市商有意不护盘,让早期空投散户抛售,清洗掉短期投机者。随后他们开始控制现货筹码,减少流通量,为后续操作创造条件。在现货筹码被牢牢控制后,做市商用少量资金就能引发轧空行情,吸引散户跟风买入。
当市场情绪被充分调动,合约未平仓量显著增加时,做市商便开始在合约市场建立空头头寸。他们一边在现货市场逐步抛售,一边通过合约做空获取超额收益。随着币价下跌,大量追涨的多头爆仓,实现了对散户的双重收割。
质押奖励的美丽陷阱
质押机制本意是激励用户参与网络维护,但不少项目方却将其变成了出货的完美掩护。通过高额质押奖励吸引投资者锁仓,项目方得以在市场上自由出货。即使选择质押,大户也能获得丰厚收益后持续砸盘。
更精妙的是,当质押期结束投资者恐慌性抛售时,项目方可以低价吸筹。待市场情绪回稳价格回升后,他们又能顺利完成二次出货。投资者在高位接盘时,主力早已悄然离场。
这些出货手法的本质都是对市场心理的精准把控。要在这样的市场中生存,散户需要培养”庄的思维”——不是学习操纵市场,而是保持独立思考,提前预判风险。当下次听到”回购”、”质押”或”单边池”等诱人概念时,多一分警惕或许就能避开精心设计的陷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遇到过的其他出货手法。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