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转发:《Hyperliquid:9% 的币安,78% 的中心化》
当这场交易风波初起时,大多数人只将其视为一场闹剧——不过是又一次”拔网线”事件,一个关于去中心化理念的幻灭,一条L1链的消亡。然而随着事态发展,这场危机逐渐波及到每个市场参与者。
3月26日,Hyperliquid平台遭遇了一场由Meme币引发的危机。这场攻击与之前50倍杠杆巨鲸的操作手法惊人相似:巨鲸集中资金,利用规则漏洞对HLP金库发起精准打击。
攻击过程示意图 来源:@ai_9684xtpa
原本这只是攻击者与Hyperliquid之间的博弈。Hyperliquid选择吞下巨鲸的对手单,将PVP模式转变为PVH模式。400万美元的亏损对这个协议而言本不足为虑。
然而当币安和OKX相继上线$JELLYJELLY合约时,局势急转直下。这两大交易所凭借更深的流动性持续给Hyperliquid放血,使其陷入类似Luna-UST的死亡螺旋风险中。最终,Hyperliquid不得不违背去中心化原则,通过投票下架$JELLYJELLY,承认自己无法承受这种消耗战。
这次事件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CEX习以为常的操作,正在成为链上生态的”新常态”。完全的去中心化或许不再是DEX的终极追求,透明治理与资本效率的平衡才是生存之道。
资本效率的胜利:9%市占率引发的战争
The Block数据显示,Hyperliquid已连续两个月占据币安合约交易量的9%。这个数字解释了为何币安会如此激烈地应对——必须将这个潜在威胁扼杀在摇篮里。商场如战场,昨天币安能在OKX DEX下架时抢占钱包市场,今天就能与OKX联手阻击新兴对手。
近期行业事件表明,坚持纯粹去中心化理念变得越来越困难。Polymarket承认大户操纵预言机结果引发社区不满,Hyperliquid的”拔网线”决定更是招致Bitget CEO和BitMEX联创Arthur Hayes的轮番批评。但平心而论,Hyperliquid的选择更多是出于资本效率和协议安全的现实考量。
去中心化与中心化就像加密世界的电车难题。追求绝对去中心化必然牺牲资本效率,而过度中心化又会失去自由资金的青睐。Hyperliquid的创新之处在于用”适度中心化”的方式,借鉴GMX的LP代币化模型,配合上币和空投策略,成功在CEX主导的衍生品市场撕开一道口子。
Hyperliquid组织架构图 来源:@zuoyeweb3
Hyperliquid的核心架构包含两个关键部分:基于HyperBFT算法的L1底层,以及构建其上的HyperCore(定制化交易所)和HyperEVM(兼容EVM的链)。这种复杂架构虽然带来了潜在攻击面,但也是项目方保持控制力的必要设计。
正如LooksRare未能颠覆OpenSea而Blur成功一样,市场对中心化的容忍是分层次的。Hyperliquid的案例表明,新一代链上协议正在选择用适度中心化换取更高的资本效率。
代币经济学的现实:78%控制权的必要性
Hyperliquid通过独特的链上架构实现CEX级效率,用代币经济学模型吸引流动性,以定制化技术栈确保安全。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项目方必须保持足够的控盘能力,尤其是在高风险的合约市场。
目前16个节点中,Hyper Foundation控制着5个节点,但其质押量占比高达78.54%,远超2/3多数。这种高度集中的治理结构在近半年的安全事件中屡次显现:从2024年底关于架构中心化的争议,到2025年初的50倍杠杆巨鲸事件,再到最近的”拔网线”决策,项目方始终掌握着绝对话语权。
Hyperliquid节点分布 来源:@zuoyeweb3
与NFT市场不同,永续合约DEX被证明是链上刚需。Hyperliquid在尽量规避VC套现、空投滥用等常见问题的同时,通过手续费盈利的模式展现出更强的可持续性。但危机过后,创始团队的心态变化更值得关注——是继续做”被枪指着的善人”,还是向传统交易所的运营方式靠拢?
这场辩论的核心或许不该是简单的”中心化与否”,而是如何应对完全透明规则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当协议所有规则都暴露在阳光下时,是否会导致全市场的公开围猎?这是链上协议必须经历的成长阵痛,还是阻碍链上迁移的结构性难题?
理念与现实的拉锯战
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未经纳税人同意就救助华尔街的行为,直接催生了比特币的诞生。如今Hyperliquid的困境仿佛是历史的镜像——只不过需要救助的对象变成了链上的”华尔街”。
危机爆发后,从Arthur Hayes到AC等意见领袖纷纷谴责Hyperliquid背离去中心化理念。这种立场的戏剧性转变令人玩味——AC曾质疑Ethena的可行性,如今却与Arthur Hayes站在同一战线。这再次证明,在加密世界的博弈中,今天的棋手可能明天就会变成棋子。
无论是链上还是链下,绝对的理想主义都需要与现实妥协。在资本效率与去中心化理念的拉锯战中,中间地带正在变得越来越狭窄。Hyperliquid的案例或许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当生存成为首要考量时,适度的中心化可能不再是原罪,而是必要的进化。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512.html